索引号: 014001303/2021-00502 分 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1-11-19 公开日期: 2013-04-30
名 称: 江苏省远洋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文 号: 主题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江苏省远洋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序 言

远洋渔业系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公海从事以捕捞为核心的水产生产事业,它是海洋经济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不仅仅是单纯的海洋水产业,更具有国家和地方资源战略特质。早在1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曾有“渔权即海权,海权即主权”的预言,近代无数海洋历史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此,鼓励、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政策,《渔业法》第三章对此予以明确。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远洋渔业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彰显,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最近国务院又做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装备建设,这无疑为加速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发展远洋渔业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我国海洋与渔业权益、缓解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矛盾,降低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压力、带动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渔民致富、丰富国内水产品供应、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带,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远洋渔业企业迎难而上,为江苏远洋渔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近年来,江苏周边省份远洋渔业快速发展的事实及成功经验,为江苏深化和拓展远洋渔业事业提供了良好借鉴。国家对远洋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也为我省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政策支撑。

“十二五”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远洋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外向型海洋经济、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江苏省远洋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缓解近海渔业资源压力,拓展渔民就业增收途径,提高人类社会资源保障能力,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编制依据

《江苏省远洋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江苏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具有对上位规划的补充和细化功能。其他相关规划,作为本《规划》制定的指导原则、重要依据和内容补充,主要有:

l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l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l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l  《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l  《江苏省“十二五”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l  《江苏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江苏省远洋渔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明确了重点工作、主要任务、战略布局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2011—2015年)江苏省发展远洋渔业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二章 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历史和沿革

江苏是沿海大省,地处我国海岸线中部,南接上海和浙江,北临山东,西与皖、豫接壤,地理和区位条件非常独特。江苏拥有海岸线954公里,管辖海域面积3.75万公顷,沿海分布有世界罕见的辐射沙洲,是众多经济海洋生物繁殖、栖息和生长的优良环境。著名的吕泗渔场闻名遐迩,盛产大黄鱼、小黄鱼、银鲳、带鱼、文蛤以及鳗鱼、中华绒螯蟹苗种。长期以来,良好的资源条件养育着江苏千千万万勤劳的沿海渔民。然而,随着海洋渔业环境的变化和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兄弟省市捕捞力量的南北挤压,曾经丰裕的渔业资源一落千丈,主要经济鱼类形不成渔汛,群体结构发生严重变化,高龄鱼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捕捞群体小型化趋向十分严重,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资源再生能力和群体数量十分脆弱,伏休后维持正常捕捞产量的时间不足三汛。在此形势下,为拓展渔民生存空间,进一步提升渔民收入水平,保障沿海渔区社会稳定,远洋渔业就成为我省海洋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86年,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组建了江苏第一家远洋渔业公司(江苏省远洋渔业公司),派出7艘底拖网渔船赴伊朗海域探索性生产,开启了江苏远洋渔业的先河。首次实施的远洋项目,船队规模虽然小,发展路径也比较曲折,但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渔工贸齐努力的格局下,远洋渔业不断前行并取得显著效益,国人也因此吃到了“外国带鱼”,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形势令人鼓舞,最为重要的是:对省内海洋渔业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拓展空间、致富渔民有明显的激励效应。

1991年后,江苏远洋渔业呈现出项目上马多、实施范围广、作业方式全、规模扩张快等特点。至1999年的8年间,共实施10个远洋项目,累计派出远洋渔船112艘次、船员3000多人次。渔场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10多个国家海域;作业方式除拖网、刺网、张网外,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等也有所发展。但该阶段多数远洋渔业企业对发展远洋渔业的准备不足。特别是缺乏足够的思想、管理和技术准备,应对入渔国政策变化、渔场渔汛变化、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缺乏预案,许多项目在产供销经营管理中发生脱节现象,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远洋捕捞规模萎缩,很多项目被迫中止。这期间,仅南通远洋渔业公司、太仓励苏远洋渔业公司在总结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和地方对资源性产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把远洋渔业列入资源战略性产业,并认识到发展远洋渔业是近期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渔民增收的必由之路。由此,我省远洋渔业再组织、再发动、再扩张,寻找新形势下发展远洋渔业的新途径。2000年,苏州海宏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两艘远洋鱿钓渔船“苏远渔815”、“苏远渔816”启锚出航,从新的层面开启了江苏远洋渔业的探索之旅。至2003年7月,先后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附近公海、福克兰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等海域实施鱿钓探捕,为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稳定的生产业绩。但对我省许多远洋渔业企业而言,由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合作国政局不稳、配套服务不到位和对入渔政策研究不透彻等原因,进展并不顺利。

二、“十一五”阶段回顾

“十一五”是江苏远洋渔业稳定发展和二次奋起时期,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号召之下,沿海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主动承接国家在发展远洋渔业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结合江苏实际,着力推动远洋渔业发展。

至2010年底,我省拥有农业部批准从事远洋渔业资质企业2家,在国外建设远洋渔业生产基地3处,拥有不同吨位远洋渔船35艘,作业方式主要有流刺网、张网和拖网等,年生产量10000多吨。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近海实施捕捞作业。合作国家有几内亚比绍、摩洛哥、缅甸等。

回顾“十一五”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报告中强调要“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结合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她成为我省“十一五”和今后更长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更新观念,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渔业科学发展放到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最为突出的就是加深了对远洋渔业彰显国家利益和展示经济战略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谋划本地区远洋渔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的思想和条件准备。

沿海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海洋渔业的历史和基础,深入挖潜,整合资源,组织和动员沿海捕捞企业和渔民,积极参与远洋渔业的谋划和实施。“十一五”期间,利用政府间对外交流、公务出访和洽谈合作的机会,加强了远洋渔业项目的对外联系和落实。考察访问的地区有南美洲、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和台湾地区,已开展合作项目或者建立合作意向的国家和地区有,印度尼西亚、文莱、缅甸、安哥拉、几内亚比绍、摩洛哥、巴西、哥伦比亚、荷兰等,初步落实了几内亚比绍流刺网增资扩容项目、安哥拉捕捞加工一体化项目、台湾远洋渔业加工配送项目、印度尼西亚合作捕捞项目、文莱新建远洋渔业基地项目、东南太平洋公海鱿鱼捕捞项目等。部分地方政府更加注重远洋渔业的资源战略特质,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考察和访问,取得了大量合作和发展的机会,为“十二五”远洋渔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期间,全省沿海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宣传、精心组织,使得许多捕捞企业和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坚定了“走出国门,发展远洋”的思想,她既能给家门口的渔业资源休生养息带来机会,又能开辟新的渔业途径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末,沿海市、县渔业行政部门和捕捞企业、从业人员咨询了解远洋渔业政策的热度高涨,各级政府在公务考察访问中普遍增加了远洋渔业项目内容安排,发展远洋渔业的信息资源正在不断丰富,企业和渔民间的合作、合资、合股进一步增加,江苏远洋渔业二次奋起的氛围和基础正在不断强化。

三、“十二五”面临形势

“十二五”远洋渔业发展的形势总体上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多于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远洋渔业面临的挑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和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海洋管理法律法规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得到了不断建设完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渔业管理组织象雨后春笋般诞生,远洋渔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国际海洋管理日趋严格。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重要渔业资源的捕捞配额已阶段性分配完毕。沿岸国相继调整渔业政策,不再满足于以购买捕捞许可证的方式进行合作,把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作为吸引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条件,纷纷要求我方企业投资建设码头、加工厂、冷库等装备设施,并要协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我企业合作成本和难度。

2、渔业资源竞争更加激烈。传统远洋渔业强国从政治、经济、技术和海洋战略的角度,千方百计保护其既得利益,借助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抑制新兴远洋渔业国家发展,同时,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争夺发展空间,排挤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竞争。新兴远洋渔业国家往往在渔场、资源、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的适应方面明显滞后,没有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难以挤进优良的渔业区域。

3、生态环保要求愈加苛刻。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要求远洋渔业企业和生产船只采取生态友好型捕捞方式,提高捕捞的瞄准性和选择性,减少对其他生物的误捕和杀伤,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为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要求远洋渔船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无法满足国际组织管理要求的单位,就无法取得水域捕捞资格和权益。

4、渔业管理要求不断升级。在国际渔业管理中,船旗国的责任被大大强化。按照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规定,船旗国有义务建立捕鱼许可和登记制度,完善渔业数据统计、收集、保存和定期交换制度,建立渔船船员的培训制度,渔业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都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就我国现状而言,目前要建立完善这些制度,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强有力的行政支持。

(二)远洋渔业发展的机遇

在远洋渔业发展遇到严重挑战的形势面前,我们也看到了发展机遇。如果抓不住当前难得的遇期,国际舞台上将失去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多的竞争主动权。

1、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长期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远洋渔业的建设和发展。从早期的税收减免、贷款贴息、造船补助、探捕补贴,到近几年的柴油补贴、项目补助,扶持范围不断扩展,扶持标准不断提高。最近,国务院领导根据多名院士联名建议,签署了关于加强海洋渔业装备建设的重要批示,国家将再拿出专项资金就近海渔业、远洋渔业以及渔政执法等装备设施建设进行部署和强化,这必将对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2、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组织和相关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发展远洋渔业的国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至今,我国已经先后与14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渔业合作协定,与6个国家部门签署了渔业合作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与12个多边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实现了对现有国际渔业资源管理格局下的资源占有。这为我省远洋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3、金融危机腾出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给我省远洋渔业发展增加了机会,由于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远洋渔业强国,因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远洋渔业企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为继,陆续退出了远洋渔业领域,这就为我们提供购买二手船舶、接受境外远洋渔业企业提供了机会,也给我们购买国际水域渔业配额和建立新的渔业基地创造了新的机会。

4、比较优势依然存在。虽然我省远洋渔业基础薄弱,装备条件较差,但我省发展远洋渔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环境和世界一般国家比较,仍然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辽阔的苏北大地以及周边省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为远洋渔业发展提高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活补给,这无疑是我省下一步在争取远洋渔业发展空间的激烈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内容。

5、远洋产品需求旺盛。人口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原动力,各级政府对食品卫生质量的强势管理又是远洋渔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发达国家对高价值鱼类的需求大部分依赖远洋渔业供应,为远洋渔业拓展了产品市场。同时,国内市场对高端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食品、无污染食品、绿色高端食品的追求不断攀升,对大洋性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必将推进远洋渔业的加快发展。

6、科研成果不断增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支助、科研院校实施的措施,取得了日本海鱿鱼、太平洋褶柔鱼、东南太平洋竹荚鱼、印度洋鸢乌贼、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新渔场探索研究的重大成果,成功开发了10多个国际水域作业渔场,形成了一支装备优良、技术全面的远洋渔业科研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农业部在上海海洋大学组建的中国远洋渔业工程中心,也是我省发展远洋渔业不可缺失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7、渔业资源尚有余地。从世界远洋渔业资源和捕捞状况看,除了少数海域和局部地区渔业资源出现过度开发迹象外,大部分海域渔业资源处在正常维持水平,部分资源种类和海域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中中上层鱼类,如竹荚鱼、秋刀鱼、乌贼、鱿鱼等;大洋性鱼类,如大目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鲣鱼等;南极品种,如南极磷虾等;底层鱼类:如胸棘鲷、犬牙鱼、鳕鱼等都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分布有上述资源的海域有:东北大西洋、西南大西洋、东印度洋、西印度洋、西北大平洋、东南太平洋;还有就是水深在200~2000米以上的深海;西非部分国家尚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底层水域。

根据上述分析和判断,“十二五”期间,江苏发展远洋渔业具有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渔业资源基础,属于江苏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和黄金期。

江苏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和渔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叠加,虽然淡水渔业发达,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总体而言,能享受到远洋高端水产品的群体还很少。现有远洋渔业企业和拥有的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我省人们对远洋高端水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十二五”期间是江苏全面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沿海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高度认识到发展远洋渔业具有国家战略特质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属性,加之兄弟省份已经取得的辉煌发展业绩和成功经验影响,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企业和人员的信心。至2011年12月底,全省新注册远洋渔业企业3家,获得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的大洋性船网工具指标14艘,新增过洋性基地作业渔船7艘,远洋渔业发展蓄势待发,并将实现从过洋性到大洋性的新的跨越。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江苏远洋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发展和壮大远洋渔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完善产业链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巩固发展过洋性渔业,稳步拓展大洋性渔业,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主动积极与步调稳妥相结合,加快远洋渔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江苏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1、坚持过洋性渔业和大洋性渔业并举的原则。过洋性渔业是我省传统的远洋渔业项目,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对渔场资源的把握,近岸渔具渔法的应用以及渔获物冷藏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衔接较为熟悉。但从长远看,近海渔业资源随着沿海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资源战略意识的不断强化,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增加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大,大洋性生产方式将是我省发展方向,需要积蓄力量,加快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典型带动原则。要加大财政、科技和行业部门的组织、宣传和带动力度,重点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搭建远洋渔业合作生产和发展平台,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拓展政府财政支持范围和标准,真正把远洋渔业作为国家和政府的战略产业来培养、鼓励和扶持。同时,用样板企业在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组织带动相关企业转业、转行,参与和发展远洋渔业。

3、坚持企业自主投资和融资信贷相结合的原则。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依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关心关注远洋渔业事业,吸引社会各种资本投资远洋渔业发展。要采用招商引资、企业融资、贷款筹资等方式,解决远洋渔业发展的资本金问题。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建立稳固的金融信贷机制。金融部门要增加远洋渔业相关固定资产抵押和贷款规模,将远洋渔业企业信用担保纳入我省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强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对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益好的远洋渔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

4、坚持改造旧船和建造新船相结合的原则。要利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装备工程的财政扶持和我省万船改造工程的优惠政策,通过小船改建大船、旧船改建新船、木船改建钢船的机遇,新建一批功能全、装备精、技术高的远洋渔船。整体上改变现有捕捞船只破旧、老化的面貌,增加远洋渔业新生力量。同时,要采用新标准、新理念设计建造新型远洋渔船,大力提升远洋船队的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

5、坚持集体经营、联合发展的原则。要把家庭管理、分散经营的个体渔民组织起来,改变捕捞力量分散、组织形式松散、渔船装备水平不高的现状,用公司制、股份制以及渔民合作社等形式把各自为战的渔民小型企业组织起来,对生产资料进行评估、整合和优化,用“抱团”闯大洋的理念,提高我省远洋渔业开发新渔场新资源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使全省远洋渔船发展到100艘,远洋渔业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带动销售、加工、物流、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加快建设国内远洋渔业产品集散中心和具有较为完善产业配套功能的国内远洋渔业服务基地,加快建设国外远洋渔业生产综合基地,重点培训远洋船员骨干队伍1000人,转移沿海渔民2000多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装备优良、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支撑有力的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成为我省海洋和渔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第四章 发展重点

一、开拓远洋渔业发展空间

1、巩固发展现有作业渔场。重点做好缅甸、几内亚和摩洛哥项目的巩固和拓展。其中,缅甸海域生产渔船稳定在10艘左右,可以新增小型灯围作业,配套冷海水冷藏设备,捕捞金枪鱼;几内亚比绍和摩洛哥海域现有作业渔船33艘,主要以拖网和流刺网生产为主,捕捞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计划到2015年,再增各类作业渔船12艘。

2、积极开发新资源新渔场。做好大洋性渔场的探索和开发,重点开发西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鱿鱼钓,探索金枪鱼、竹荚鱼和秋刀鱼渔场;不断拓展过洋性渔场,重点开发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沿海海域,重视远洋渔业产业链建设。文莱和印度尼西亚近海捕捞作业符合江苏捕捞力量转移的需要,是下一阶段过洋性渔业的发展重点;要充分利用西非海域中上层鱼类和外海渔业资源,适度发展变水层拖网、钓、围网等其他作业方式。

3、加强对外技术经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渔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承担参与国家或省级项目的合作质量,稳妥扩大海外投资,鼓励购买具有国际捕捞配额的国外二手船和具有农业部船网工具批准指标的国内二手船,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沿海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承担和参与国际区域性渔业资源的调查任务,增加国际水域金枪鱼捕捞数量和国际配额。

二、提高远洋渔船作业能力

1、加快升级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按照全天候、多功能要求,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建造马力大、吨位大、仓储大、续航期长的远洋渔船,并配置足够容量的冷藏设备和符合生产作业地区海产品加工要求的快速冷冻设备,有效改善远洋船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安全系数,同时,要装备先进的卫星导航设备、船位监控设备、气象跟踪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提高渔船生产作业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要瞄准世界高端远洋产品的捕捞生产,探索围网作业、竹荚鱼拖网作业、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和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作业,配置大型鱿鱼钓船及冷藏运输补给船,提升江苏远洋渔业船队装备水平,实现由小船向大船的跨越、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跨越、过洋性作业向大洋性作业的跨越、单一捕捞生产向基地化、产业化跨越。

2、加快推进远洋船队建设。近期可建设一批大型专业鱿鱼钓渔船,配置现代化自动钓机,安装渔获物分拣流水线和速冻冷藏设备,保证具有足够的仓容体积,保障现有国际鱿鱼渔场的参与率和捕捞生产的稳定性;中期将建设灯光围网舷提网等专业渔船,用于捕捞中上层渔类资源,用现代化的捕捞技术和渔具装备,开发竹荚鱼和秋刀鱼资源,充分利用富裕的中上层渔业资源基础,获取良好的生产效益。后期将关注金枪鱼生产,结合江苏技术和经济基础,组织探索超低温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和围网作业。

3、不断完善远洋渔业安全设施。要完善渔船标准化体系,推荐设计优化船型,加大船机桨匹配及主机余热利用、节能机电产品集成应用等技术的推广力度。配备新型捕捞渔具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依托现代助渔与导航仪器、船位实时监控、海上遇险互救和数字化技术,提高捕捞效率和安全水平。

三、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

1、在缅甸、几内亚和摩洛哥等远洋渔船集中、条件比较成熟地区建设远洋渔业海外生产基地。根据现有远洋渔业生产设施的建设和布局情况,逐步增加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和后勤保障等配套设施,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前后方配套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远洋渔业综合效益,增强远洋渔业抗风险能力。在合作国积极探索开展水产养殖、加工、渔船修造、渔具制造等功能性项目,进行综合开发,获取更多生产效益,并通过海外投资换取捕捞许可证。

2、在沿海市县建设远洋渔业国内综合服务基地。基地建设需要在功能上满足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即需要具备渔船建造、维护、修理功能,需要具备现代渔具研究、实验、制作功能,需要具备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采购供应功能,需要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配套的冷藏、物流、加工的功能,需要具有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功能,推动远洋渔业向产业化发展。在布局上,可以选择沿海三市和苏州市建设远洋渔业国内综合服务基地,加强本地区服务远洋渔业的能力和水平。在规模和功能上可以根据当地远洋渔业发展特色和特点,进行专业规划和设计。

3、在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产品集散中心。按照示范带动、辐射推动、集成联动的原则,在我省远洋渔业发展重点地区和区位条件比较突出的地区,规划建设集冷藏、加工、销售、物流、餐饮美食、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同时,也可以利用集散中心的市场管理、市场服务和市场优惠优势,吸引国内外远洋水产品汇聚流通,实现远洋渔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发展。从远洋渔业现状和地理区位条件分析,目前可以把苏州浏河港和南通港作为远洋渔业集散中心建设的组合港,该地区具有通江达海、滨江临海和紧邻上海的优势,水陆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具有建设高端水产品集散和配送的社会环境和市场基础。

第五章 主要任务

一、远洋捕捞渔船建造

“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含购置,下同)或改造渔船65艘,主要作业方式有钩钓、拖网、刺网、围网等,主要作业海域分布西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东印度洋等大洋性渔场及几内亚比绍、安哥拉、缅甸、文莱、印度尼西亚等过洋性渔场。计划建造或购买大洋性作业渔船15艘,过洋性渔船48艘,专业运输船2艘,初步建成我省专业的大洋性远洋船队,适应不同海区、多种作业的过洋性船队,吨位大、冷藏容量大、加工能力强的专业运输船队。组建新时期江苏远洋渔业新船队,不断提高江苏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

二、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地是加快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理顺产业环节,增加远洋渔业综合效益的重中之重。根据我省现有远洋渔业分布格局和实施情况,到2015年,需要在西非几内亚比绍、摩洛哥、缅甸、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渔船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海外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配备有渔船修造、渔具装配、码头泊位、冷冻加工、鱼货转运等专业设施和设备。“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海内外远洋渔业基地或配套设施5项,其中,建造冷冻运输船1艘,新建渔用码头2处、鱼货冷冻及加工厂5座,计划投入资金2.3亿元;在南通和苏州太仓规划新建冷库、加工厂、物资供应中心、水产品贸易及物流中心各1处,在南通改建渔用码头1处,计划投入资金4亿元。

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进步是远洋渔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江苏远洋渔业具有丰富的研究推广资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渔业工程中心都将成为我省远洋渔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体系。

“十二五”期间,将在国家财政、农业部及地方政府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下,组织实施渔具渔法研究与推广项目,探索渔业资源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远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开辟利用新渔场、新资源和新的渔具渔法。同时,分析远洋渔业“十二五”规划所涉及领域技术需求,提出高于现状的技术期望并目标化,进而通过设计、模型试验、新渔具制造、海上试捕验证及参数调整、方案改进及技术优化等系列工作,扎实推进渔具渔法技术研究、试验与创新工作,逐步构建起江苏远洋渔业可靠的技术保障体系。同时,组织开展鱿鱼钓生产海域资源调查和技术攻关。通过大尺度调查和试捕,重点探索资源时空分布、渔场形成机制,以求在中心渔场及与之适应的高效捕捞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我省海洋捕捞业“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阶段计划实施的主要科技项目有:文莱国近岸渔业资源和渔场探捕;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资源的调查研究;西非几内亚比绍近海底层鱼类资源结构和分布调查;摩洛哥中上层渔业资源探捕技术试验;新型渔业渔法试验研究和推广等。共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实施时限为3年。

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远洋渔业从业人员不比国内近海捕捞人员,他必须熟悉国际或入渔国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了解当地海况、气象和地理地质情况,懂得当地经营和管理要求,同时,需要熟悉外语,这些是国内普通捕捞人员所无法达到的工作要求,因此,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和培训学习,建立一支涉外的海洋渔业生产队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渔业职务船员。职务船员既有技术要求,又有管理要求,是渔船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外交管理的核心组织,也是培训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根据江苏远洋渔业发展规模和分布情况,计划依托国家船检局、江苏省渔船检验局、南通航运技术学院和上海海洋大学技术师资力量,承担完成全省远洋渔业职务船员的培训任务。依据江苏现有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情况,培训将采取国内集中培训、沿海组织培训和海外分散培训等多种形式,节约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完成培训任务。重点突出国外海洋法律法规、渔船操作技术、轮机技术、甲板管理技术、避碰技术、通信导航技术、信号使用技术以及船员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到2015年,计划培训职务船员1000名,有效解决目前远洋渔业职务船员严重不足的局面,并适当增加人力资源储备,提高我省远洋渔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障能力,为全省远洋渔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成立远洋渔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远洋渔业产业功能和管理分类,由省政府牵头,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商务厅、省海洋与渔业局以及海事、海关、公安、边防、检验检疫等部门参加,负责宏观决策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宣传发动、项目组织、项目管理、船员培训、安全监管,推动远洋渔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注重项目管理。加强对远洋渔业的宏观调控和严格管理,切实做好远洋渔业项目的前期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和审核把关。依托我省人才优势和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资源优势,组建远洋渔业发展项目库和评审专家库,组织远洋渔业项目评估论证工作。要严格筛选合作途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确保远洋渔业项目运行安全可靠。

三、加大资金扶持。远洋渔业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的扶持。根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经济基础状况,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专项资金,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以高效、节能、环保为目标,支持和鼓励企业建造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远洋渔船替代老旧渔船,加快过洋性渔船更新改造,推动渔船升级换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快捕捞、加工等船用装备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建造集冷藏、加工与运输于一体的远洋渔业辅助船舶;鼓励对新渔场、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鼓励远洋渔业境内外基地建设和加工设施的投入;鼓励远洋渔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远洋渔船及船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四、促进对外交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搭建更多更好的合作平台为远洋渔业服务。对具备合作条件和愿望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和有关技术人员开展考察、访问和交流,力争在合作方式、投资比例、捕捞配额、劳动用工以及陆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合作条款,为企业开展实质性地开展捕捞合作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拓渔业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新领域、新平台。

五、创建数字远洋。加强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提升远洋渔业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是今后远洋渔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远洋渔业远离本土,又涉及到国际和入渔国政策法律,日常管理和服务必须有信息高速公路支撑和保障。

江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发达省份,具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工程建设队伍,结合远洋渔业工作实际和现有海洋渔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我省专业的远洋渔业信息管理中心,配置远程船位监控系统、捕捞日志在线显示系统、国际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渔船数据和分析系统、船员身份和信息系统、渔船海况数据系统和渔业资源数字评估系统、项目信息库保存查阅系统等,加大对远洋渔业工程的全程管理和服务,更好地提高管理和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正确性,尤其是远洋渔业的生产安全管理,更需要反应快、决断快、处理快,建设远洋渔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能最大限度提高渔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远洋渔业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生产稳定、效益稳定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为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及时提供渔场资源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外交服务信息、应急救助信息等服务,增强远洋渔业的生产作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用数字远洋为江苏现代渔业发展增光添彩。

五、加强安全生产。要完善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远洋渔业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船东、船长责任。要组建远洋渔业境外生产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健全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提高远洋渔船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要依据国际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船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确保我省远洋渔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