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14-08041 分 类: 统计数据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14-01-26 15:20:00
- 名 称: 江苏省纺织行业基本情况及2013年运行分析 公开日期: 2014-01-26
- 文 号: 主 题: 其他
-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江苏省纺织行业基本情况及2013年运行分析
一、全省纺织行业基本情况
纺织工业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长期以来,江苏纺织工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规模看,近年来,全省纺织业在转型升级、外需疲软的形势下仍保持9%左右的稳定增长。2011年起,我省纺织业产值跃升万亿级,总量占全省工业10.1%,在全国纺织业规模第一。有14个大类产品排在全国前3位,化纤中的人造纤维、锦纶纤维、丙纶纤维,纱中的混纺纱,布中的色织布、亚麻布,服装中的西服及西服套装、羽绒服装、儿童服装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从结构看,我省纺织工业已形成从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到各类专业性面辅料生产研发的现代纺织产业链条,近年来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化纤和服装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不断提高,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27.5%,印染后整理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超过80%。从区域看,我省纺织工业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吴江丝绸化纤、南通家纺、常熟服装、江阴毛纺呢绒、张家港棉纺织、金坛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近年来,纺织产业转移加速,苏南一批重点纺织企业加速将制造环节向苏北等地转移,宿迁、盐城崛起了一批规模大、工艺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从品牌看,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我省纺织工业目前拥有阳光、海澜之家、波司登、雅鹿、红豆、轩帝尼、虎豹、AB、雪竹、百芙伦、阳光时尚、格丽兰、恺诗依、萱泽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其中中国名牌59个、中国驰名商标30多个,江苏省名牌300多个,行业品牌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2013年全省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2013年,在国际国内市场疲软、国内外棉花高差价依旧、各项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全省纺织行业采取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创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行业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一)生产总体平稳。1-12月,我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4.3亿元,同比增长9%,低于全省工业总产值1.8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新产品产值777亿元,同比增长7.4%;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74.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位居第一。
(二)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行业产销率97.8%,低于全省工业0.5个百分点;亏损面1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3.8亿元,同比下降1.8%;利税总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上年上升1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40.9亿元,同比增长14.6%,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3.3和2.5个百分点。
(三)出口持续回升。1-12月,全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41.7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占全国纺织行业出口总额的21.9%。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分别高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8.3和1.6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加快。1-12月,全省纺织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纺织业完成投资856.27亿元,同比增长16.9%,纺织服装和服饰完成投资353.44亿元,同比增长29.1%,化学纤维制造业311.14亿元,同比增长53.2%。
三、2013年各子行业和重点企业情况
(一)纺织业增速缓慢。1-12月,我省纺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03.77亿元,同比增长7.4%,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纺织行业3.4和1.6个百分点。2013年度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中棉纱、全棉纱、人棉纱和涤棉纱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比下跌2.61、2.12、4.95和3.13个百分点,随着2014年临时收储的结束,棉花即将试点“价补分离”,价格也会更加接近外棉价格,2014年的棉纱价格会是一个弱势下行、震荡整理的格局。受国内外棉花价差、配额、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棉纺行业常规纺织品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目前全国棉纺行业开工率不足80%,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为困难,但一些骨干棉纺企业纷纷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华芳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和出口同比下降6.5%、55.6%、33.1%和27.3%;大生集团大部分子公司都是中日合资企业,受汇率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同比下降8.1%、44.5%和31.7%;悦达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和出口同比增长25.5%、17.8%、20.4%和50.4%;无锡一棉以化纤代替棉花,利用进口优质棉生产高档纱占领高端市场,机台100%开足,生产和效益保持了增长;泰达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和出口同比增长27.5%、50%、106.1%和39.5%。
(二)化纤行业整体运行困难。我省是化纤生产大省,整个化纤行业受产能的影响,企业库存升高,需求、效益和负荷下降,行业运行困难加剧,但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凭借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优势保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1-12月,化纤行业实现产值2748.9亿元,同比增长8%,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纺织行业2.8和1个百分点。2013年度红豆纺织材料价格指数中的化纤、涤纶、锦纶和粘胶长丝分别比去年下跌7.56、7.24、3.78和16.63个百分点,2014年化纤行业将面临价格冲击和产能过剩双重压力,进入一个底部徘徊期。2013年,翔盛粘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增长22.1%、33.9%、19%;恒力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出口增长58%、25%和35%,但利润下降50%;盛虹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出口增长36.9%、19.3%和3.6%,但利润下降41.6%;三房巷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增长4.1%、71.9%,但利润、利税下降49.8%和29.7%。
(三)纺织服装、服饰业生产稳定。1-12月,我省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62.35亿元,同比增长12.5%,分别高于全省工业和纺织行业1.7和3.5个百分点。我省服装家纺企业注重“内功”修炼,在渠道建设、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注重创新,加快了向价值链高端创新。波司登集团坚持品牌国际化步伐,在英国开设旗舰店,并在英伦三岛建起了80多家连锁门店,加速国际化经营步伐,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和出口增长22.8%、12.7%、13.8%和11.5%;红豆集团通过输出技术、管理和品牌在全国各地发展了465家配套工厂和4000多家专卖店,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经营模式,同时实行线上线下互动,今年“双十一”网销达1.036亿元;海澜集团专注于渠道和品牌的建设,拥有全国连锁门店近28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和出口增长27.1%、25.3%、14.8%和0.9%;阳光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和出口增长5.8%、6%、6.5%和3.6%,但一些小型、加工贸易型和贴牌企业过多依靠低价格竞争,处于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低端,生产经营困难。
(四)纺机行业整体数据向好。我省是全国纺机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良好的运营情况带动行业整体数据向好,但行业出现两极分化态势。从前11个月情况看,全省36家纺机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利税140.5亿元、12.3亿元和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59.6%和51.4%;亏损企业5个,同比下降37.5%;完成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26.7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19.2%。
四、下一阶段行业发展主要思路
2014年,预计纺织工业生产增速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一方面,欧美经济缓慢复苏将改善我省纺织行业的出口环境,有利于提振纺织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内需市场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纺织服装市场刚性需求巨大,在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大环境下,纺织服装需求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
下一阶段,全省纺织行业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重点,加快改造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纺织企业加快升级步伐,优化全省纺织工业布局,加快苏北地区纺织工业发展,引导重点企业走以研发设计为主导的差异化战略,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自主品牌培育。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做好纺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育,提升纺织服装设计创意水平培育企业品牌文化。加强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结合实际,加快对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营销手段的实践。
(三)促进关键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企业以各种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合作合作平台,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
(四)推进优势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融入国际纺织产业格局,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以及生产加工基地、纺织原料基地等,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