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14-08074 分       类: 统计数据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14-04-18 11:38:33
  • 名       称: 一季度我省外贸运行情况及走势分析 公开日期: 2014-05-12
  • 文       号: 主       题: 其他
  •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一季度我省外贸运行情况及走势分析

2014-05-12

    今年一季度我省进出口总值127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其中,出口737.2亿美元,增长2.4%;进口534.4亿美元,增长12.2%。总体来看,前三个月,我省外贸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特别是进口的快速增长,有力拉升全省外贸总体增速,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7.3、5.8和10.7个百分点。与沿海主要省市相比,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广东、上海、浙江和福建22.6、4.3、0.1和5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出广东、浙江和福建39、7.9和12.6个百分点。 

  2014年一季度沿海主要省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地  区 

累计进出口值(亿美元) 

同比(±%) 

进出口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全国 

9658.8 

4913.1 

4745.7 

-1.0 

-3.4 

1.6 

广东 

2227.9 

1299.6 

928.2 

-23.1 

-20.2 

-26.7 

江苏 

1271.6 

737.2 

534.4 

6.3 

2.4 

12.3 

上海 

1095.2 

475.9 

619.3 

8.2 

-1.9 

17.4 

浙江 

759.4 

540.2 

219.2 

2.9 

2.3 

4.4 

山东 

659.4 

311.0 

348.4 

10.8 

6.5 

15.0 

福建 

388.3 

236.0 

152.3 

-1.7 

-2.6 

-0.3 

  一、一季度我省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态势良好,加工贸易进口恢复增长。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563.8亿美元,增长12.9%,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4.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36.0亿美元,增长9.2%;进口227.7亿美元,增长18.7%。同期,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531.6亿美元,下降3.5%,占41.8%;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33.8亿美元,下降7.4%;进口197.8亿美元,增长3.9%。在全省进出口总量中,一般贸易占比已超过加工贸易占比2.5个百分点,成为我省进出口第一大贸易方式。当期,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出口113.3亿美元,增长19.2%。其中出口53.2亿美元,增长26.6%;进口60.1亿美元,增长13.3%。 

   2、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持续强劲,外资企业出口降幅收窄,进口增幅扩大。一季度,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358.3亿美元,增长12.9%。其中,出口224.2亿美元,增长9.8%;进口134.1亿美元,增长18.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04.2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448.1亿美元,下降1.6%;进口356.1亿美元,增长9.6%。当期,国有企业进出口108.1亿美元,增14.5%;其中,出口64.3亿美元,增长7.3%;进口43.8亿美元,增长27.0%。 

    3、对传统市场贸易增长稳定,与新兴市场贸易波动较大。一季度,我省对欧美日三大主要传统市场进出口值合计529.6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48.8%,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同期,对韩国和香港地区分别进出口136.1亿美元和77.7亿美元,分别增长6.2%和21.2%;对台湾地区进出口94.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当期,对东盟进出口132.5亿美元,增长5.8%;对中东地区进出口63.8亿美元,增长25.4%。金砖国家中,仅对巴西进出口增长10.4%,对印度,俄罗斯,南非则分别下降4.5%,5.7%,32.9%。 

    4、苏南地区外贸主导地位稳固,苏中、苏北地区进口增速加快。一季度,我省苏南地区进出口1082.7亿美元,增长5.9%,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5.1%。其中出口617.2亿美元,增长2.9%;进口465.5亿美元,增长10.2%。同期,苏中地区进出口121.4亿美元,增长8.1%,占9.5%。其中出口78.0亿美元,下降1.9%;进口43.4亿美元,增长32.3%。苏北地区进出口67.5亿美元,增长10.3%,占5.3%。其中出口42.0亿美元,增长3.7%;进口25.5亿美元,增长23.2%。 

     5、主要产品出口升跌明显,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稳定。一季度我省主打出口产品中,集成电路(9.6%)、钢材(14.3%)、太阳能电池(26.5%)、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18.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20.1%)、通断保护电路装备及零件(14.7%)和汽车零件(18.4%)出口均实现明显增长,便携式电脑、船舶及液晶显示板出口跌幅较大,分别下降18.4%、42.6%和13.5%。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床上用品、胶合板、灯具和玩具等10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28.2亿美元,增长3.6%。 

     6、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我省进口量大幅增长。一季度,由于铁矿砂及其精矿、液化天然气和大豆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下降7.6%、9.3%和6.3%,我省三类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4.2%、8.3倍和1.1倍。另外,液晶显示板、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乙二醇苯乙烯进口量虽然也有较大增长,但进口均价降幅同样明显,拉低了进口值。进口价格因素对全省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 

  二、一季度影响我省出口增速的结构分析 

   1、从贸易方式看。一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加快,高出全省整体出口增速6.8个百分点,拉升全省整体出口增幅近4个百分点,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出口依然呈负增长,增速低于全省整体出口增速近10个百分点,拖累全省整体出口增幅3.8个百分点,占比下降4.8个百分点。 

    2、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的强劲增势不减,占比继续上升2.2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占全省整体出口规模的比重已超过1/4,成为支撑全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增长拉动全省整体出口增速近3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出口降幅虽小,但由于其出口规模占全省整体出口规模的比重仍然达六成,拉低全省出口增幅1个百分点。 

    3、从贸易市场看。由于欧美日三大市场出口占比重48.8%,全省整体出口增长的水平依然取决于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增长水平。一季度,我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出口普遍增长,拉升全省整体出口增幅2.7个百分点。同期,虽然对新兴市场的起伏波动较大,但因其出口规模太小,对全省整体出口增幅的影响不大。另外,由于去年一季度对台湾地区的出口增速高达80.5%,存在一定异常因素,因此,今年一季度对台湾地区降幅较大,同比下降31.9%,拉低全省整体出口增幅1.4个百分点。 

    4、从省内区域看。苏南地区出口占比高达83.7%,继续占据全省出口的绝对主导地位。一季度,全省整体出口增幅基本来自于苏南地区的出口增长拉动。其中,仅苏州市,拉动全省出口增幅2个百分点。 

    5、从出口产品看。一季度,对全省整体出口增长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有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钢材、纺织服装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合计拉升全省整体出口增幅2.8个百分点;同期,便携式电脑、船舶和液晶显示板出口的下降,分别拉低全省整体出口增幅1.7、1.2和0.5个百分点。 

  三、对当前我省外贸发展环境及外贸走势的分析 

    总体而言,今年我省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好于去年,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1、世界经济总体上呈现回暖迹象,全球贸易增长预期有所好转。4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复苏逐步增强且范围正在扩大,但复苏前景依然脆弱,仍存在较大下行风险。IMF预测,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的平均增速将分别达到2.2%和2.3%。今年内,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最为强劲,预计增速可达2.8%;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速将达1.2%,较之前预测高0.1%;日本经济增速虽被下调0.3个百分点至1.4%,但财政刺激政策将推动其经济继续增长。4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年度报告称,2014年全球贸易预计增长4.7%,是2013年全球贸易2.1%增幅的两倍多。世贸组织同时也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发展潜力并存,一方面主要经济体仍然较为脆弱,其中包括直到目前仍在支撑全球需求的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另外,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出现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有加速复苏迹象,欧盟也表现出已渡过难关,这些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深化改革为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我省制度创新和外贸发展转型。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这些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都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不断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信心、激发外贸企业的创新活力,有利于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主动培育和发展新的竞争优势。随着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和可推广、可复制经验的出台,将进一步释放我国外贸发展潜力。我省可以充分利用临近上海自贸区的区位优势,率先成为上海自贸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直接受益者,在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 

    3、多项外贸先导性指标出现回升,我省外贸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一是加工贸易进口出现好转迹象。2013年下半年,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出现缓和态势,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个百分点。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口更是表现出逐月稳步回升的态势,从上半年的下降9.1%,逐步增长到12月的增长10.4%,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3.9%的增长。作为加工贸易出口的先行指标,加工贸易进口有所好转预示着后期我省加工贸易出口规模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二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尤其是进口较快增长。我省外贸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提速,进出口规模屡创历史新高。2013年下半年,全省一般贸易进口467.5亿美元,增长20.7%,比上半年的-0.1%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省一般贸易进口更是增长18.7%,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般贸易进口与国内工业生产、消费需求密切相关,我省近9个月以来一般贸易进口的好转正是内需明显好转的印证。另外,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显示未来2-3个月的出口相对乐观。海关总署发布,今年3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41.6,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显上升。预计二季度我国出口相对乐观,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升。 

    4、主要市场和重点行业出口出现复苏迹象。一是传统出口市场经济形势向好,对我省外贸平稳发展支撑有力。2013年上半年我省对欧盟进出口下降9.5%,但第三季度以来,深度下滑态势得到遏制。2013年下半年,我省对欧盟进出口428.1亿美元,同比降幅收窄至2.5%,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7%,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均有明显增长,遏制了进出口下滑态势。欧盟经济的持续回暖,对我省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美国和日本的进出口回升同样明显。2013年,我省对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4.9%和下降3.4%,今年一季度,对美国进出口延续良好势头,增长4.6%,对日本进出口增长5.5%,出口增幅达11.4%。二是光伏产品出口出现好转。随着新兴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和国内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我省光伏企业订单开始持续增加,太阳能电池出口逐渐呈现好转迹象。自2013年9月份开始,我省太阳能电池出口值在25个月之后重回增长轨道,到今年3月份已连续7个月保持同比增长态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太阳能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26.5%。另外,我省光伏产品出口过度依赖欧盟市场的格局出现较大转变,出口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2013年我省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18.3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的31.8%,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一比重分别高达73%和69%。同期,我省对日本、印度和南非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13.9亿美元、3.4亿美元和2.3亿美元,分别增长3倍、2.1倍和13倍。三是船舶海工产业具备初步复苏条件。2013年我省船舶出口降幅达到19.5%,今年到目前为止仍然维持在20%左右的降幅。从船舶出口的总体发展态势看,今年受航运市场低迷、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预计我省船舶出口仍然将继续去年的走势,依旧处于低位。但有迹象表明,船舶业复苏正在进行之中。今年前两个月全国造船工业承接新船订单180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59%。根据对南通的调研来看,该市几大龙头企业在手订单较为充足,在手订单量超过1950万吨,占全国的14.9%。由于船舶制造周期长,明年将陆续进入交付高峰期,预计对我省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5、结构性的矛盾依然显著,新的发展优势亟待培育。一是外商投资企业仍然占据我省外贸主导地位,但对全省外贸增长的引领作用日趋减弱。新世纪以来,我省外贸规模的快速扩张主要依赖于外资企业的带动,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整体出口总值的比重最高时2006年曾达77.1%。国际金融危机后,加之区域招商优惠政策的差异,我省利用外资增长逐年放缓,其中协议利用外资已超过20多个月连续下降,新的外资增量明显不足,将严重影响全省外贸的稳定增长。二是加工贸易持续萎缩成为全省外贸增长的最大拖累。由于产业梯度转移及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省加工贸易规模持续下降,加工贸易在我省外贸总量中的比重从最高时的64.5%,下降到2013年的42.4%。今年一季度,再降至41.8%。由于加工贸易的生产布局和订单多受制于跨国公司总部的安排,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我省外贸总体增长同样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三是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深度下滑。我省是我国便携式电脑、船舶、光伏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份,2010年三大产品在全省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一度达到22.2%,但随着IT产业西移、船舶出口受阻、太阳能电池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出口规模出现深度下滑。2013年我省分别出口便携式电脑、船舶和太阳能电池259.2亿美元、69.2亿美元和57.5亿美元,分别下降14.9%、19.5%和21.7%,三者合计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下滑至11.7%,占比几乎降为2010年的一半。今年一季度,太阳能电池出现明显好转,增长26.5%,但便携式电脑和船舶依旧维持深度下滑态势,分别下降18.4%和42.6%。 

    综合以上分析,并考虑到近年来我省外贸已从规模快速扩张进入到结构加快调整阶段,预计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将进入低位平稳增长阶段,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