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6-01-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5年12月24日,徐州市安监局就全市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目前,徐州市境内有油气主干管道6条,总长387.7公里。其中,输油管道包括: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鲁宁输油管线原油管道1条,全长79.7公里;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鲁皖输油管线成品油管道1条,全长70.6公里;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扬州输油处苏北成品油管道1条,全长40公里。计190.3公里。天然气管道分别为中石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过境管道1条,全长54.3公里;西气东输徐州至邳州支线管道1条,全长55.1公里。邳州至新沂天然气支线管道1条,全长88公里。计197.4公里。

  国务院安委会2014年10月29日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连续六年被省政府评为“管道保护先进单位”。今年7月26日国务院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在徐州召开部分重点地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现场推进会。推进会后,徐州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力推进隐患整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企业全力配合,隐患整改进度快、质量好。目前,全市被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7处重大隐患整改已整改6处并通过了验收,1处正在整改中,12月底整改结束;市安委会挂牌的10处较大隐患已整改9处并通过了验收;85处一般隐患已整改80处,其中66处通过验收。距离“2017年9月前,完成排查出的全部隐患整治工作”目标越来越近。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市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市油气管道保护和隐患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的意见》、《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实施方案》、《2015年油气管道保护工作要点》、《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领导小组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企业具体落实的保护机制。各县(市)区也都成立工作机构,制定相应工作细则,形成“沟通充分、衔接顺畅、落实有力”的管道保护体系。

  二、落实责任主体。一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工作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在落实各有关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成立了总体协调、安全监管和安全保卫三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并侧重从规划引导、制度建设、督查督办等方面开展工作,夯实源头管控基础。二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有关县(市)区党委、政府加强对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将管道保护纳入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执法监管工作经费,不断健全完善管道安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预案、法制、体制、机制),组织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油气管道企业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管道档案,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实行领导干部带队巡护制度,足额配备日常巡护人员,建立专业检测队伍、应急处置队伍,制订完善应急预案。

  三、开展专项督查。在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中,将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整治作为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10日—16日,市政府组织公安、安监、建设等部门,对长输油气管道途经的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贾汪区、铜山区、开发区等地区,集中开展了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管线巡查力度不足、治安摄像头存储时限不足等问题,市领导小组专门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四、抓好隐患整治。一是强化日常排查。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印发的《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参考标准》,对全市油气管道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梳理,共排查出占压、安全间距不足等隐患102处,其中重大隐患7处、较大隐患10处、一般隐患85处。主要体现在厂房占压、违章搭建、车辆碾压等。

  二是强力推进整改。对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7处重大隐患下发《关于如期整改省安委办挂牌油气管道重大隐患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时限和要求,确保按期整改到位。鲁宁线323#桩处东兴能源公司厂区圈占管道,圈占长度730米,在市政府、贾汪区政府及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改线总投资为879万。其中,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出资479万,东兴能源公司出资400万元。3月15日开工,2015年7月15日如期完工。徐州龙祥针织有限公司服装厂于2005年鲁皖输油管道铺设期间建设,在铜山区政府、市安监局等部门的努力下,占压管线的厂房及其他建筑于年1月9日拆除完毕。对10处较大隐患下发了《较大隐患挂牌督办的通知》,督促所在地加快整改方案制定和实施;对85处一般隐患限期整改。

  三是提升应急能力。指导各管道企业完善应急预案、配足应急队伍、强化管线巡护,提升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初步形成了政企结合、及时响应、行之有效的应急体系。确保隐患整改期间安全生产。

分享到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