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陕扶贫协作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苏陕工作队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2018年苏陕扶贫协作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力特定贫困群众,着力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社会参与,加快减贫进度,提升脱贫质量,助推陕西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强化工作基础,提高履职能力

(一)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化理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培养打造一支顾大局、敢担当、重协作、能吃苦、讲奉献的对口帮扶干部队伍。

(二)积极争取陕西省有关部门支持,组织队员参加帮扶干部培训。工作队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拉出去学习等实战培训方式进行自我培训、相互学鉴。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享能力。

(三)认真总结回顾首次“国考”情况和4个贫困县区的迎考准备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扶贫协作项目管理、台账管理,优化方案,按照项目类别制定台账指引,做到办完一件、档案建好一件。

(四)加强与陕西省扶贫协作对口部门、脱贫攻坚牵头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推进信息共享、工作联动。

(五)密切省工作队与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组联系,加强与苏陕两地相关单位协同联动,增强工作合力。

二、聚焦产业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六)强化调研,选准产业。坚守生态红线,优先选择能够直接利用当地资源、市场潜力大风险小、贫困群众易于参与的项目。总结推广陕南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工项目、安康市长毛绒玩具设计加工“社区工厂”“扶贫车间”项目等成功案例。根据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区域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功能定位等因素,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配合苏陕两省有关部门适时调整充实储备项目。

(七)强化比较,选准主体。优先选择经营能力强、信用水平高、社会责任强的市场主体,结合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注重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扶贫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重视利用返乡创业人员创建的经济实体。

(八)尊重意愿、遵循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善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鼓励涉农项目主体与贫困农户建立土地流转、务工、订单代销产品、入股分红等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鼓励其他产业项目主体与贫困农户重点建立入股、用工机制。提倡依托一个项目与贫困农户建立多个利益连结机制。

(九)创新举措,积极防范三类风险。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严格小额贷款管理,纠正“户贷企用”,防止金融风险。对农业产业项目,在推广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为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试点提供“政银企户保”农贷保险、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主要农作物收入保险等,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聚力产业合作,放大脱贫效应

(十)在江苏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公布陕西招商引资项目。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组继续开展定向招商活动。

(十一)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集中签约一批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带贫性强的产业合作项目。

(十二)配合苏陕两省主管部门,开展汽车零部件(主要面对关中地区)、精细化工(主要面对陕北地区)、中药产业(主要面对陕南地区)3场全省性招商引资对接活动。

(十三)队部组织,驻市工作组参与,向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4批产业合作项目,促进银企对接。继续深化能源合作,推进航空运输合作和陆海港口合作,配合两省商务部门和对口市,推进“区中园”规划建设,发展“飞地”经济。

(十四)配合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流转交易活动,盘活指标资源,助力深度贫困县(区)脱贫攻坚。

(十五)协助商务、农业等相关部门推动陕西名优农产品在江苏主要农产品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展示平台、直销窗口和营销网络,支持陕西名优农产品进入江苏连锁配送网络,推动“订单进山”、“陕货进苏”。

四、强化人才支援,扶贫扶智结合

(十六)突出重点,重点在教育、卫生、农业等陕西急需行业开展人才支援。协调配合江苏有关部门委派医疗队、救护师资、救援队和志愿服务队等协助开展健康服务、救护培训和救灾等工作。

(十七)加强选派,在教育、卫生等行业开展“组团式”人才支援。在延安市选择3个区试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揽子”结对帮扶。协助相关部门推进两地基础教育学校、中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建立帮扶关系,开展干部交流和教师交流。

(十八)强化培训,采取师徒结对、跟班实习等方式,对受援单位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形成本土技术队伍。坚持培训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有计划地组织深度贫困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到对口县区镇村挂职学习。

五、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协作实效

(十九)组织经常性精准化需求对接。按照部门职责和两省协议,配合两省人社部门开展新增用工需求摸排、赴苏就业意愿和需求调查,提高供需信息有效性。

(二十)开展“订单式”组织化培训。配合两省人社部门联手推进用工单位与培训机构衔接,组织开展定向定岗培训。

(二十一)提供零距离常态化服务。支持贫困劳力输出地人社部门向转移就业集中地人社部门长期派驻干部,为在苏就业贫困群众提供贴近服务。支持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用工规模的用工单位,安排专人提供家乡特色饮食,让他们吃得可口,品到家乡味道。

(二十二)实施与就业挂钩的订单培训奖补政策。支持把“订单式”就业培训纳入苏陕扶贫协作省级统筹资金支持范围,与陕西省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二十三)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对口市县突出抓好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校校合作,支持江苏院校在陕西设立分校就近培训贫困劳动力,鼓励江苏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扩大接受陕西贫困学生就读。

(二十四)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对口市县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两地企业和院校合作平台,鼓励设立“厂中校”“校中厂”,订单培训,定向输送。

(二十五)总结推广常州、南通等市工作组经验,就地开设“脱贫车间”“社区工厂”,实现贫困劳力就地就业,生产生活两相兼顾。推动江苏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江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陕设立加工点和车间,就地就近方便群众家门口就业。

六、坚持重心下移,携手共奔小康

(二十六)坚持数量服务质量,稳步推进乡村结对帮扶。在适当增加乡镇结对的同时,积极增加村村结对,争取年内结对村累计达到300个。

(二十七)坚持规划引领,项目跟进,确保镇村帮扶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结对帮扶镇村实际,聚焦贫困人口脱贫,结合乡村振兴,鼓励“政企同行”,联手开展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改善受援镇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受援村集体经济。支持鼓励“村两委”牵头,加强村民交往,开展民间结对帮扶。

(二十八)坚持鼓励创新,百花齐放,对镇村筹集的帮扶资金,只要符合受援镇村需要,只要有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强获得感,原则上不限定资金用途,不限定使用方式。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镇村结对帮扶情况调研,“解剖麻雀”,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七、加强舆论引导,推动社会扶贫

(二十九)发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宣传媒体的作用,使江苏各界更多地了解陕西、关注陕西。丰富和拓展苏陕扶贫协作宣传的载体,提升苏陕扶贫协作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

(三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的承诺我来履行”扶贫募捐活动。

(三十一)发挥工青妇等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各具特色的对口帮扶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推进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户学生结对帮扶关系。

(三十二)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质性推动“万企帮万村”。

(三十三)把精准帮扶“三类”特定贫困群众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对象,因人施策,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经过全省各界的共同努力,力争全年社会帮扶突破1亿元。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