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陕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大力支持下,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牢记使命重托,紧紧围绕陕西省“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坚持真抓实干,积极融入陕西、主动服务陕西,勇当战斗员、甘当服务员,认真履行职责、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苏陕扶贫协作良好开局、经济合作纵深推进。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打造“激情责任、实干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推进苏陕扶贫协作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眼界宽、善创新、作风实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坚持以“延安精神”武装队员。坚守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145名队员分两批参加“弘扬延安精神、增进苏陕交流”扶贫干部专题培训,深切感悟坚定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自觉以“延安精神”为压舱之宝,以激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无旁骛投入脱贫攻坚实践,在苏陕扶贫协作中建功立业。
坚持以“责任担当”激励队员。根据苏陕扶贫协作实际特别是陕西尚有228.7万贫困人口的实际,要求队员迅速进入角色,扎实开展工作,牢固树立“身在陕西就是陕西人”的主人翁意识,把扶贫当工作,把脱贫当事业,敢于担当真脱贫,勇于负责脱真贫。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力争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立足苏陕协作、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协调配合、促进合作共赢,着力把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在推进扶贫协作中体现江苏干部的责任担当。
坚持以“精准方略”引领队员。全体队员积极参加挂职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驻省工作队、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学习会、临时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原文、悟真谛,谈体会、议工作,自觉把助推陕西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最大政治,牢记在心,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坚持以“战略协议”指导队员。针对队员来自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扶贫工作实践相对薄弱的客观实际,及时印发苏陕两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明确扶贫协作重点任务,指导队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务实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助医助学、社会参与等重点工作,精准把握目标路径和遵循原则,确保扶贫协作方向不偏、措施不虚、结果靠实。
二、加强沟通,密切各方关系,着力构建“横向宽阔、纵向延伸”的工作机制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两省部署,推动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为强化协作提供保障。
坚持“三级横向”的对口原则,牢固确立联席会议机制。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汇报工作,配合苏陕两省省市县三级有效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协商、交流互访。去年9月以来两省三次开展党政代表团交流活动,高层互动已成常态。12月4-5日,“江苏陕西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在西安举行,两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委常委、分管领导,10个结对市市委书记,18个结对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见证18个政府或部门协议、28个项目协议的签署,搭建起了互通情况、适时协商、运转顺畅的协作平台,完善了省级部门对接推进机制和县区帮扶“强带弱”机制,标志着苏陕两省协调互动正向多层次、宽领域迈进。
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拓展横向协调机制。各市工作组与市级部门对接2905次。队部主动向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主动与陕西省发改、扶贫、财政、工信、国土、教育、商务、卫计、农业、人社、交通、旅游、审计、开发银行等近20个部门单位沟通衔接,推动“陕电送苏”、“区中园”规划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结余指标跨省流转交易、开发性金融支持等18个省际部门合作协议的会商、确定和执行。截止11月末,“陕电送苏”11.99亿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有力推动了陕西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有力支持了光伏扶贫的有效实施。宁(南京)商(商洛)生物医药产业园完成共建协议签订和土地征迁,正在进行规划完善提升;富(富平)丹(丹阳)产业园已确定由双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力争5年内引进丹阳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企业8-10家。8月22日以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依照四方协议已为富丹友谊幼儿园等项目提供开发性融资。
落实“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纵向延伸”机制。在省和设区市率先结对、确立帮扶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重心下沉、扶贫资源向下倾斜的工作要求,及时汇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目前,江苏51个县(市、区、开发区)与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面结对,实现全覆盖,而且结对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区的都是江苏经济强县。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主动作为,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结对县大力推进镇村结对。截止12月末,无锡江阴市华士镇与延安延川县文安驿镇等226对乡镇、常州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与安康石泉县池河镇良田村等121对行政村签署扶贫协作协议,帮扶工作更加直接、更加深入。
三、加强配合,凝聚向心合力,着力助推扶贫规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实施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扶贫协作规划和项目计划的落地生根,使扶贫协作项目成为转化资源的途径、创造就业的载体、脱贫增收的根基。
注重整体谋划,配合编制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2450户,调研项目2023个,层层筛选1175个项目进入扶贫协作规划项目储备库。按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尊重陕西省情市情和县情乡情、尊重贫困农户意愿的原则,紧扣决胜小康、“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配合后方各级有关部门细化重点任务,实化工作举措,编制完成视野宽、目标准、内容实、层次高的“1+10”省市扶贫协作规划。各结对县区依照规划目标、任务,相应制定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形成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体系。
注重项目落地,配合陕西三级牵头部门启动项目建设。坚持“受援县提出建议、工作组调研审核、受援县拍板决定、受援市审核汇总和上报备案”的工作程序,坚持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配置原则,把脱贫致富作为首选条件,科学评审,创新利益连结帮扶模式,542个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带动能力强的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落实帮扶资金6.5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资115亿元,带动16.33万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项目优先向陕南3市11个深度贫困县倾斜。
注重督导推进,推动扶贫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完善工作督导机制,建立项目建设月报、通报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办和苏陕两地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结对市县。建立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定期听取各市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务求实效。开展实地督查,组织专人赴陕南、关中、陕北进行项目督查,推进项目建设。截止12月末,全队重点协调推进的354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不包括纳入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并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已累计完成207个。
四、强化服务,广招省外客商,着力落地“市场导向、互利共赢”的产业项目
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注重招引重大项目,推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截止12月末,累计邀请2039名企业人员来陕调研考察,占同期来陕人员总数的40.06%,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其中累计完成27个、在建52个、前期准备28个,帮助贫困人口3.94万人。
在项目选择上,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守生态红线,积极引进排放少、污染小、环境影响程度低的生态友好型项目。二是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先招引和发展能够直接安排贫困劳力就业、直接收购贫困农户农畜副业产品、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项目,和适应贫困劳力技能、适合分散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在项目布局上,把握两个结合。一是对没有特殊配套要求的项目,生产工序可以分离且交货时限相对宽松的项目,注重向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区招引,有条件的尽量紧邻移民搬迁集中居住地选址,优先开设“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尽量缩短上班行程,把贫困劳力的生产、生活结合好。二是对产业配套要求高、运输条件要求高的项目,注重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布局,努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推动产城结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项目直接或间接助推扶贫能力。
在产业类别上,注重契合互补。一是根据陕西省三大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向陕南地区引进绿色产业项目,向陕北地区引进能化工业延伸转型项目,向关中地区引进现代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二是根据陕西省重点产业绿色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引进技术主导、轻资产型项目。三是针对特色农产品便捷入市需要,在充分利用江苏展示平台,发展线下交易的同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项目,补强产销“最后一公里”短板。在10月15-17日“江苏省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陕西省参展机构现场销售36.1万元,签订购销协议23份3.2亿元,达成投资意向2份5000万元,广交了客户,销出了产品,引入了投资。
五、加强动员,广聚各界力量,着力增厚“政府引导、各界参与”的社会氛围
坚持把就业作为脱贫之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想方设法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在活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劳务协作扶贫初见成效。一是合办扶贫招聘会。4月7日,江苏省人社厅牵头,组织200家大中型企业,携带8000个优质岗位、数十个创业项目走进宝鸡,开展现场招聘、创业推介、校企对接,成功帮扶124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76人,拉开两省劳务协作扶贫大幕。二是共享劳务信息。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发布制度,陕西提供贫困劳动力求职信息5.3万多条,江苏1666家企业提供岗位10.5万个。三是注重技能提升。两省签订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协议近200份。9月,在南京市举办陕西贫困地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商洛市共建“宁商贫困劳动力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截止12月末,陕西275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实现就业,陕西在苏就业人员增至近19万人,招得到、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作用更加凸显。
专业人才支援力度加大。一是“结对+组团”深化医疗帮扶。两省结对医院达到40对,江苏派出200多名医疗卫生人才开展组团式医疗援陕工作。坚持技术为主、综合支持,医院搭台、专科唱戏,现场指导与“互联网+”齐头并进,推进东部优质医疗资源西进下沉,促进陕西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江苏省委老干部局组织12位医疗专家开展“银发人才援陕”活动,为延川、延长两县群众义诊1223人次,促成师徒结对25人。江苏企业注资重组的西安光仁医院主动加入省内医疗帮扶队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被旬邑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二是“结对+培训”深化教育帮扶。教育系统师资交流培训工作加速,培训教师1.5万人,促成结对学校18所。盐城市和铜川市开展基础教育援助计划,正在实施“双十双百双千计划”,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铜川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扬州技师学院与子洲县、绥德县职教中心开展联合办学,加挂扬州技师学院分院牌子,子洲分院已经招生就读。延安市第一中学“无锡班”2017年一本升学率达到93%,远超当地平均水平。三是“双向挂职”深化干部交流。江苏向陕西派出扶贫协作干部152名,陕西向江苏派出395名干部挂职锻炼。陕西还安排105批次1556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赴苏培训。
企业公众参与扶贫踊跃。江苏各界饱含对革命老区的感恩之情,积极投身苏陕扶贫协作事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洪流。一是捐资济困。江苏省慈善总会向陕西省慈善协会捐赠100万元,并委托其用于脱贫项目;沛县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麟游县22名贫困中小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生活费直至完成学业;泰州商会资助30名咸阳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5000元直至毕业。二是捐物解难。7月下旬,榆林市绥德、子洲两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高邮市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捐赠2100台套照明设备,有效缓解受灾群众的照明难题。初步统计,半年来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折款1760万元。三是出手补短。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周珉教授率领12名“银发”医疗专家赴延安助医诊疗、传授技艺。常州、扬州、南京等市电商通过专题推介、定点采购、定向配送等方式,帮助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直销产品,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加强研究,推动创新实践,着力完善“规范引导、激励促进”的政策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借鉴,不断完善资金配置、项目管理等实施举措。
在资金配置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对资金使用原则、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等作出14条具体规定,建立起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依据、向11个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资金分配机制。对暂未使用的3300万元省级统筹扶贫协作资金,先行下拨至11个深度贫困县(区)所在的陕南3市,用于项目建设,受到陕西省领导的肯定和深度贫困县区的欢迎。
在项目管理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资金运用原则、使用方式、申报条件、审定程序、监督管理等作出23条具体规定。特别明确除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外,允许将少量协作资金(不超过10%)投向产业引导基金或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平台,用以投资或增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安康市在省拨资金中统筹安排1420万元注入市级融资担保机构,撬动10倍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协作。同时,明确股权投入对象除企业外,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扶贫社等村级集体组织,也可由受益贫困农户所在村委会代持。商洛市据此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50个村推出了“三变+”资金投入模式,有力支持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工作推进上,配合陕西省发改委、扶贫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结对关系、提升协作水平的目标要求,明确深化人才交流、强化资金使用、突出产业带动、密切劳务合作、动员社会参与等六大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同时,确定自2018年起,新增苏陕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促进这些区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政策支持上,及时跟进了解广东等省市最新政策,积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研究起草《关于支持合作省(直辖市)社会力量在陕投资兴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若干意见》,经征求陕西省10个设区市政府和22个省级部门意见,上报省政府出台实施。该《若干意见》共有7个部分22条,充分体现宽广胸怀,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湖北等合作省市企业、个人、社会组织,旨在促进形成各方来陕投资兴业、共推产业扶贫的良好局面。
七、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考,着力推进“江苏走在前、陕西不失分”要求的有效落实
国家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是对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考各项工作。
正确对待,充分动员。省工作队及时转发国家《考核办法》,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引导全体队员既重视考核,更把考核作为促进工作精准的措施。平时,工作队十分注重考核的杠杆作用,毫不动摇地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人口、向基层、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出台《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后,认真对照研究,逐条把握实质。11月下旬,召开各市工作组组长会议,就迎接国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11月30日,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召开全省迎接国考视频推进会,从积极迎考重要意义、注重协调配合、发挥全体队员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认识。
密切协作,落实措施。认真修改、配合制定了《苏陕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要求145名队员牢记两地党委政府的殷切期待,积极投身迎考。一是主动参与梳理清单,凡是涉及苏陕扶贫协作、对贫困人口增收减负有作用的项目和活动,不论大小都要列入清单,独立建档。二是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将后方需求及时反馈所在市县,及时为后方提供迎考所需资料和数据,确保前后方数据统一、完整、准确。
积极配合,开展督查。一是要求各市组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对照考核《办法》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建好台账,充实佐证。二是围绕考核《办法》,下发了2017年度苏陕两省扶贫协作情况统计表,要求各市组按照时间节点填表上报。同时省工作队抽调3名同志,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组成迎考督导组分赴陕南、汉中、陕北三地开展专项督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当面指出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工作成效。
八、加强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着力形成“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
坚持把加强队员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学习提升素质,用严律树好形象。
制定规范,增强规制意识。根据《江苏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构职责》等规定,省工作队先后制定人员、业务、事务、经费管理等4项《暂行规定》,共计119条。在人员管理方面,对政治业务学习、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生活、考核评价等提出了要求。在业务管理方面,对调查研究、规划计划、扶贫协作、经济合作、信息交流、典型宣传等提出了要求。在事务管理方面,对会议、公务接待、文件档案、固定资产等明确了要求。各市工作组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补充,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
推进学鉴,促进协同创新。各市工作组建立定期简报制度,交流对口帮扶县扶贫协作情况。省工作队建立“苏陕协作”微信群,各市工作组和全体队员即时交流情况,解答疑惑,借鉴经验。队部累计编发简报10期,通报10份。各市工作组为其他工作组及其对口市开展跨市调查研究、业务对接等及时提供协调配合。全体队员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戮力同心、互帮互助,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严于律己,树好自身形象。省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动参加陕西发改委组织的集体学习,注重抓好个人自学。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要求全体队员严格遵守“三不干预”规定,对拟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帮扶县(区)政府作出的决定,对其决策结果,队员不得干预;对确定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资金配置数量应当按照陕西省有关规定执行,队员不得干预;对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的施工主体、设备采购等事项,队员不得干预,以严要求、硬约束树好扶贫队员的良好形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体队员夙夜在公、奋力拼搏的结果。一年多来,苏陕两省三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协调工作步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听取汇报,把脉定向,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办公会和现场会,协调具体事项,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协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苏陕两省联系会议部署,勇于担当、精准聚焦、持续发力,以对口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共抓大机遇、共建大产业、共推大创新、共筑大市场,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协作、民生改善、能源协作、劳务协作、智力支援、社会参与,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陕西一道全力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苏陕扶贫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总结
在苏陕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大力支持下,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牢记使命重托,紧紧围绕陕西省“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坚持真抓实干,积极融入陕西、主动服务陕西,勇当战斗员、甘当服务员,认真履行职责、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苏陕扶贫协作良好开局、经济合作纵深推进。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打造“激情责任、实干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推进苏陕扶贫协作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眼界宽、善创新、作风实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坚持以“延安精神”武装队员。坚守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145名队员分两批参加“弘扬延安精神、增进苏陕交流”扶贫干部专题培训,深切感悟坚定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自觉以“延安精神”为压舱之宝,以激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无旁骛投入脱贫攻坚实践,在苏陕扶贫协作中建功立业。
坚持以“责任担当”激励队员。根据苏陕扶贫协作实际特别是陕西尚有228.7万贫困人口的实际,要求队员迅速进入角色,扎实开展工作,牢固树立“身在陕西就是陕西人”的主人翁意识,把扶贫当工作,把脱贫当事业,敢于担当真脱贫,勇于负责脱真贫。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力争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立足苏陕协作、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协调配合、促进合作共赢,着力把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在推进扶贫协作中体现江苏干部的责任担当。
坚持以“精准方略”引领队员。全体队员积极参加挂职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驻省工作队、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学习会、临时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原文、悟真谛,谈体会、议工作,自觉把助推陕西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最大政治,牢记在心,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坚持以“战略协议”指导队员。针对队员来自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扶贫工作实践相对薄弱的客观实际,及时印发苏陕两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明确扶贫协作重点任务,指导队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务实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助医助学、社会参与等重点工作,精准把握目标路径和遵循原则,确保扶贫协作方向不偏、措施不虚、结果靠实。
二、加强沟通,密切各方关系,着力构建“横向宽阔、纵向延伸”的工作机制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两省部署,推动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为强化协作提供保障。
坚持“三级横向”的对口原则,牢固确立联席会议机制。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汇报工作,配合苏陕两省省市县三级有效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协商、交流互访。去年9月以来两省三次开展党政代表团交流活动,高层互动已成常态。12月4-5日,“江苏陕西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在西安举行,两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委常委、分管领导,10个结对市市委书记,18个结对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见证18个政府或部门协议、28个项目协议的签署,搭建起了互通情况、适时协商、运转顺畅的协作平台,完善了省级部门对接推进机制和县区帮扶“强带弱”机制,标志着苏陕两省协调互动正向多层次、宽领域迈进。
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拓展横向协调机制。各市工作组与市级部门对接2905次。队部主动向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主动与陕西省发改、扶贫、财政、工信、国土、教育、商务、卫计、农业、人社、交通、旅游、审计、开发银行等近20个部门单位沟通衔接,推动“陕电送苏”、“区中园”规划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结余指标跨省流转交易、开发性金融支持等18个省际部门合作协议的会商、确定和执行。截止11月末,“陕电送苏”11.99亿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有力推动了陕西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有力支持了光伏扶贫的有效实施。宁(南京)商(商洛)生物医药产业园完成共建协议签订和土地征迁,正在进行规划完善提升;富(富平)丹(丹阳)产业园已确定由双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力争5年内引进丹阳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企业8-10家。8月22日以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依照四方协议已为富丹友谊幼儿园等项目提供开发性融资。
落实“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纵向延伸”机制。在省和设区市率先结对、确立帮扶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重心下沉、扶贫资源向下倾斜的工作要求,及时汇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目前,江苏51个县(市、区、开发区)与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面结对,实现全覆盖,而且结对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区的都是江苏经济强县。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主动作为,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结对县大力推进镇村结对。截止12月末,无锡江阴市华士镇与延安延川县文安驿镇等226对乡镇、常州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与安康石泉县池河镇良田村等121对行政村签署扶贫协作协议,帮扶工作更加直接、更加深入。
三、加强配合,凝聚向心合力,着力助推扶贫规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实施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扶贫协作规划和项目计划的落地生根,使扶贫协作项目成为转化资源的途径、创造就业的载体、脱贫增收的根基。
注重整体谋划,配合编制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2450户,调研项目2023个,层层筛选1175个项目进入扶贫协作规划项目储备库。按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尊重陕西省情市情和县情乡情、尊重贫困农户意愿的原则,紧扣决胜小康、“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配合后方各级有关部门细化重点任务,实化工作举措,编制完成视野宽、目标准、内容实、层次高的“1+10”省市扶贫协作规划。各结对县区依照规划目标、任务,相应制定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形成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体系。
注重项目落地,配合陕西三级牵头部门启动项目建设。坚持“受援县提出建议、工作组调研审核、受援县拍板决定、受援市审核汇总和上报备案”的工作程序,坚持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配置原则,把脱贫致富作为首选条件,科学评审,创新利益连结帮扶模式,542个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带动能力强的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落实帮扶资金6.5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资115亿元,带动16.33万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项目优先向陕南3市11个深度贫困县倾斜。
注重督导推进,推动扶贫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完善工作督导机制,建立项目建设月报、通报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办和苏陕两地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结对市县。建立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定期听取各市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务求实效。开展实地督查,组织专人赴陕南、关中、陕北进行项目督查,推进项目建设。截止12月末,全队重点协调推进的354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不包括纳入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并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已累计完成207个。
四、强化服务,广招省外客商,着力落地“市场导向、互利共赢”的产业项目
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注重招引重大项目,推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截止12月末,累计邀请2039名企业人员来陕调研考察,占同期来陕人员总数的40.06%,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其中累计完成27个、在建52个、前期准备28个,帮助贫困人口3.94万人。
在项目选择上,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守生态红线,积极引进排放少、污染小、环境影响程度低的生态友好型项目。二是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先招引和发展能够直接安排贫困劳力就业、直接收购贫困农户农畜副业产品、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项目,和适应贫困劳力技能、适合分散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在项目布局上,把握两个结合。一是对没有特殊配套要求的项目,生产工序可以分离且交货时限相对宽松的项目,注重向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区招引,有条件的尽量紧邻移民搬迁集中居住地选址,优先开设“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尽量缩短上班行程,把贫困劳力的生产、生活结合好。二是对产业配套要求高、运输条件要求高的项目,注重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布局,努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推动产城结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项目直接或间接助推扶贫能力。
在产业类别上,注重契合互补。一是根据陕西省三大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向陕南地区引进绿色产业项目,向陕北地区引进能化工业延伸转型项目,向关中地区引进现代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二是根据陕西省重点产业绿色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引进技术主导、轻资产型项目。三是针对特色农产品便捷入市需要,在充分利用江苏展示平台,发展线下交易的同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项目,补强产销“最后一公里”短板。在10月15-17日“江苏省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陕西省参展机构现场销售36.1万元,签订购销协议23份3.2亿元,达成投资意向2份5000万元,广交了客户,销出了产品,引入了投资。
五、加强动员,广聚各界力量,着力增厚“政府引导、各界参与”的社会氛围
坚持把就业作为脱贫之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想方设法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在活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劳务协作扶贫初见成效。一是合办扶贫招聘会。4月7日,江苏省人社厅牵头,组织200家大中型企业,携带8000个优质岗位、数十个创业项目走进宝鸡,开展现场招聘、创业推介、校企对接,成功帮扶124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76人,拉开两省劳务协作扶贫大幕。二是共享劳务信息。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发布制度,陕西提供贫困劳动力求职信息5.3万多条,江苏1666家企业提供岗位10.5万个。三是注重技能提升。两省签订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协议近200份。9月,在南京市举办陕西贫困地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商洛市共建“宁商贫困劳动力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截止12月末,陕西275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实现就业,陕西在苏就业人员增至近19万人,招得到、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作用更加凸显。
专业人才支援力度加大。一是“结对+组团”深化医疗帮扶。两省结对医院达到40对,江苏派出200多名医疗卫生人才开展组团式医疗援陕工作。坚持技术为主、综合支持,医院搭台、专科唱戏,现场指导与“互联网+”齐头并进,推进东部优质医疗资源西进下沉,促进陕西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江苏省委老干部局组织12位医疗专家开展“银发人才援陕”活动,为延川、延长两县群众义诊1223人次,促成师徒结对25人。江苏企业注资重组的西安光仁医院主动加入省内医疗帮扶队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被旬邑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二是“结对+培训”深化教育帮扶。教育系统师资交流培训工作加速,培训教师1.5万人,促成结对学校18所。盐城市和铜川市开展基础教育援助计划,正在实施“双十双百双千计划”,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铜川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扬州技师学院与子洲县、绥德县职教中心开展联合办学,加挂扬州技师学院分院牌子,子洲分院已经招生就读。延安市第一中学“无锡班”2017年一本升学率达到93%,远超当地平均水平。三是“双向挂职”深化干部交流。江苏向陕西派出扶贫协作干部152名,陕西向江苏派出395名干部挂职锻炼。陕西还安排105批次1556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赴苏培训。
企业公众参与扶贫踊跃。江苏各界饱含对革命老区的感恩之情,积极投身苏陕扶贫协作事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洪流。一是捐资济困。江苏省慈善总会向陕西省慈善协会捐赠100万元,并委托其用于脱贫项目;沛县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麟游县22名贫困中小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生活费直至完成学业;泰州商会资助30名咸阳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5000元直至毕业。二是捐物解难。7月下旬,榆林市绥德、子洲两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高邮市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捐赠2100台套照明设备,有效缓解受灾群众的照明难题。初步统计,半年来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折款1760万元。三是出手补短。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周珉教授率领12名“银发”医疗专家赴延安助医诊疗、传授技艺。常州、扬州、南京等市电商通过专题推介、定点采购、定向配送等方式,帮助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直销产品,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加强研究,推动创新实践,着力完善“规范引导、激励促进”的政策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借鉴,不断完善资金配置、项目管理等实施举措。
在资金配置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对资金使用原则、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等作出14条具体规定,建立起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依据、向11个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资金分配机制。对暂未使用的3300万元省级统筹扶贫协作资金,先行下拨至11个深度贫困县(区)所在的陕南3市,用于项目建设,受到陕西省领导的肯定和深度贫困县区的欢迎。
在项目管理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资金运用原则、使用方式、申报条件、审定程序、监督管理等作出23条具体规定。特别明确除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外,允许将少量协作资金(不超过10%)投向产业引导基金或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平台,用以投资或增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安康市在省拨资金中统筹安排1420万元注入市级融资担保机构,撬动10倍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协作。同时,明确股权投入对象除企业外,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扶贫社等村级集体组织,也可由受益贫困农户所在村委会代持。商洛市据此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50个村推出了“三变+”资金投入模式,有力支持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工作推进上,配合陕西省发改委、扶贫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结对关系、提升协作水平的目标要求,明确深化人才交流、强化资金使用、突出产业带动、密切劳务合作、动员社会参与等六大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同时,确定自2018年起,新增苏陕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促进这些区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政策支持上,及时跟进了解广东等省市最新政策,积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研究起草《关于支持合作省(直辖市)社会力量在陕投资兴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若干意见》,经征求陕西省10个设区市政府和22个省级部门意见,上报省政府出台实施。该《若干意见》共有7个部分22条,充分体现宽广胸怀,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湖北等合作省市企业、个人、社会组织,旨在促进形成各方来陕投资兴业、共推产业扶贫的良好局面。
七、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考,着力推进“江苏走在前、陕西不失分”要求的有效落实
国家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是对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考各项工作。
正确对待,充分动员。省工作队及时转发国家《考核办法》,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引导全体队员既重视考核,更把考核作为促进工作精准的措施。平时,工作队十分注重考核的杠杆作用,毫不动摇地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人口、向基层、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出台《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后,认真对照研究,逐条把握实质。11月下旬,召开各市工作组组长会议,就迎接国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11月30日,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召开全省迎接国考视频推进会,从积极迎考重要意义、注重协调配合、发挥全体队员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认识。
密切协作,落实措施。认真修改、配合制定了《苏陕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要求145名队员牢记两地党委政府的殷切期待,积极投身迎考。一是主动参与梳理清单,凡是涉及苏陕扶贫协作、对贫困人口增收减负有作用的项目和活动,不论大小都要列入清单,独立建档。二是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将后方需求及时反馈所在市县,及时为后方提供迎考所需资料和数据,确保前后方数据统一、完整、准确。
积极配合,开展督查。一是要求各市组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对照考核《办法》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建好台账,充实佐证。二是围绕考核《办法》,下发了2017年度苏陕两省扶贫协作情况统计表,要求各市组按照时间节点填表上报。同时省工作队抽调3名同志,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组成迎考督导组分赴陕南、汉中、陕北三地开展专项督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当面指出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工作成效。
八、加强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着力形成“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
坚持把加强队员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学习提升素质,用严律树好形象。
制定规范,增强规制意识。根据《江苏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构职责》等规定,省工作队先后制定人员、业务、事务、经费管理等4项《暂行规定》,共计119条。在人员管理方面,对政治业务学习、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生活、考核评价等提出了要求。在业务管理方面,对调查研究、规划计划、扶贫协作、经济合作、信息交流、典型宣传等提出了要求。在事务管理方面,对会议、公务接待、文件档案、固定资产等明确了要求。各市工作组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补充,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
推进学鉴,促进协同创新。各市工作组建立定期简报制度,交流对口帮扶县扶贫协作情况。省工作队建立“苏陕协作”微信群,各市工作组和全体队员即时交流情况,解答疑惑,借鉴经验。队部累计编发简报10期,通报10份。各市工作组为其他工作组及其对口市开展跨市调查研究、业务对接等及时提供协调配合。全体队员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戮力同心、互帮互助,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严于律己,树好自身形象。省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动参加陕西发改委组织的集体学习,注重抓好个人自学。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要求全体队员严格遵守“三不干预”规定,对拟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帮扶县(区)政府作出的决定,对其决策结果,队员不得干预;对确定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资金配置数量应当按照陕西省有关规定执行,队员不得干预;对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的施工主体、设备采购等事项,队员不得干预,以严要求、硬约束树好扶贫队员的良好形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体队员夙夜在公、奋力拼搏的结果。一年多来,苏陕两省三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协调工作步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听取汇报,把脉定向,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办公会和现场会,协调具体事项,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协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苏陕两省联系会议部署,勇于担当、精准聚焦、持续发力,以对口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共抓大机遇、共建大产业、共推大创新、共筑大市场,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协作、民生改善、能源协作、劳务协作、智力支援、社会参与,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陕西一道全力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苏陕扶贫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苏陕两省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大力支持下,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牢记使命重托,紧紧围绕陕西省“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坚持真抓实干,积极融入陕西、主动服务陕西,勇当战斗员、甘当服务员,认真履行职责、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苏陕扶贫协作良好开局、经济合作纵深推进。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打造“激情责任、实干奉献”的扶贫干部队伍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推进苏陕扶贫协作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眼界宽、善创新、作风实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坚持以“延安精神”武装队员。坚守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145名队员分两批参加“弘扬延安精神、增进苏陕交流”扶贫干部专题培训,深切感悟坚定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自觉以“延安精神”为压舱之宝,以激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无旁骛投入脱贫攻坚实践,在苏陕扶贫协作中建功立业。
坚持以“责任担当”激励队员。根据苏陕扶贫协作实际特别是陕西尚有228.7万贫困人口的实际,要求队员迅速进入角色,扎实开展工作,牢固树立“身在陕西就是陕西人”的主人翁意识,把扶贫当工作,把脱贫当事业,敢于担当真脱贫,勇于负责脱真贫。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力争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立足苏陕协作、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协调配合、促进合作共赢,着力把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在推进扶贫协作中体现江苏干部的责任担当。
坚持以“精准方略”引领队员。全体队员积极参加挂职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驻省工作队、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学习会、临时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原文、悟真谛,谈体会、议工作,自觉把助推陕西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最大政治,牢记在心,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坚持以“战略协议”指导队员。针对队员来自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扶贫工作实践相对薄弱的客观实际,及时印发苏陕两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明确扶贫协作重点任务,指导队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务实推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助医助学、社会参与等重点工作,精准把握目标路径和遵循原则,确保扶贫协作方向不偏、措施不虚、结果靠实。
二、加强沟通,密切各方关系,着力构建“横向宽阔、纵向延伸”的工作机制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两省部署,推动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机制和协作格局,为强化协作提供保障。
坚持“三级横向”的对口原则,牢固确立联席会议机制。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汇报工作,配合苏陕两省省市县三级有效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协商、交流互访。去年9月以来两省三次开展党政代表团交流活动,高层互动已成常态。12月4-5日,“江苏陕西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在西安举行,两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委常委、分管领导,10个结对市市委书记,18个结对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见证18个政府或部门协议、28个项目协议的签署,搭建起了互通情况、适时协商、运转顺畅的协作平台,完善了省级部门对接推进机制和县区帮扶“强带弱”机制,标志着苏陕两省协调互动正向多层次、宽领域迈进。
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拓展横向协调机制。各市工作组与市级部门对接2905次。队部主动向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主动与陕西省发改、扶贫、财政、工信、国土、教育、商务、卫计、农业、人社、交通、旅游、审计、开发银行等近20个部门单位沟通衔接,推动“陕电送苏”、“区中园”规划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结余指标跨省流转交易、开发性金融支持等18个省际部门合作协议的会商、确定和执行。截止11月末,“陕电送苏”11.99亿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有力推动了陕西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有力支持了光伏扶贫的有效实施。宁(南京)商(商洛)生物医药产业园完成共建协议签订和土地征迁,正在进行规划完善提升;富(富平)丹(丹阳)产业园已确定由双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力争5年内引进丹阳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企业8-10家。8月22日以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依照四方协议已为富丹友谊幼儿园等项目提供开发性融资。
落实“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纵向延伸”机制。在省和设区市率先结对、确立帮扶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重心下沉、扶贫资源向下倾斜的工作要求,及时汇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目前,江苏51个县(市、区、开发区)与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面结对,实现全覆盖,而且结对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区的都是江苏经济强县。驻市工作组、驻县联络员主动作为,加强调研,积极配合结对县大力推进镇村结对。截止12月末,无锡江阴市华士镇与延安延川县文安驿镇等226对乡镇、常州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与安康石泉县池河镇良田村等121对行政村签署扶贫协作协议,帮扶工作更加直接、更加深入。
三、加强配合,凝聚向心合力,着力助推扶贫规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实施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扶贫协作规划和项目计划的落地生根,使扶贫协作项目成为转化资源的途径、创造就业的载体、脱贫增收的根基。
注重整体谋划,配合编制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2450户,调研项目2023个,层层筛选1175个项目进入扶贫协作规划项目储备库。按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尊重陕西省情市情和县情乡情、尊重贫困农户意愿的原则,紧扣决胜小康、“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配合后方各级有关部门细化重点任务,实化工作举措,编制完成视野宽、目标准、内容实、层次高的“1+10”省市扶贫协作规划。各结对县区依照规划目标、任务,相应制定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形成省市县三级扶贫协作规划计划体系。
注重项目落地,配合陕西三级牵头部门启动项目建设。坚持“受援县提出建议、工作组调研审核、受援县拍板决定、受援市审核汇总和上报备案”的工作程序,坚持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配置原则,把脱贫致富作为首选条件,科学评审,创新利益连结帮扶模式,542个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带动能力强的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落实帮扶资金6.5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资115亿元,带动16.33万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项目优先向陕南3市11个深度贫困县倾斜。
注重督导推进,推动扶贫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完善工作督导机制,建立项目建设月报、通报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办和苏陕两地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结对市县。建立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定期听取各市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务求实效。开展实地督查,组织专人赴陕南、关中、陕北进行项目督查,推进项目建设。截止12月末,全队重点协调推进的354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不包括纳入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并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已累计完成207个。
四、强化服务,广招省外客商,着力落地“市场导向、互利共赢”的产业项目
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注重招引重大项目,推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截止12月末,累计邀请2039名企业人员来陕调研考察,占同期来陕人员总数的40.06%,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7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其中累计完成27个、在建52个、前期准备28个,帮助贫困人口3.94万人。
在项目选择上,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守生态红线,积极引进排放少、污染小、环境影响程度低的生态友好型项目。二是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先招引和发展能够直接安排贫困劳力就业、直接收购贫困农户农畜副业产品、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项目,和适应贫困劳力技能、适合分散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在项目布局上,把握两个结合。一是对没有特殊配套要求的项目,生产工序可以分离且交货时限相对宽松的项目,注重向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区招引,有条件的尽量紧邻移民搬迁集中居住地选址,优先开设“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尽量缩短上班行程,把贫困劳力的生产、生活结合好。二是对产业配套要求高、运输条件要求高的项目,注重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布局,努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推动产城结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项目直接或间接助推扶贫能力。
在产业类别上,注重契合互补。一是根据陕西省三大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向陕南地区引进绿色产业项目,向陕北地区引进能化工业延伸转型项目,向关中地区引进现代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二是根据陕西省重点产业绿色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引进技术主导、轻资产型项目。三是针对特色农产品便捷入市需要,在充分利用江苏展示平台,发展线下交易的同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项目,补强产销“最后一公里”短板。在10月15-17日“江苏省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陕西省参展机构现场销售36.1万元,签订购销协议23份3.2亿元,达成投资意向2份5000万元,广交了客户,销出了产品,引入了投资。
五、加强动员,广聚各界力量,着力增厚“政府引导、各界参与”的社会氛围
坚持把就业作为脱贫之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想方设法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在活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劳务协作扶贫初见成效。一是合办扶贫招聘会。4月7日,江苏省人社厅牵头,组织200家大中型企业,携带8000个优质岗位、数十个创业项目走进宝鸡,开展现场招聘、创业推介、校企对接,成功帮扶124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76人,拉开两省劳务协作扶贫大幕。二是共享劳务信息。建立跨区域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发布制度,陕西提供贫困劳动力求职信息5.3万多条,江苏1666家企业提供岗位10.5万个。三是注重技能提升。两省签订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协议近200份。9月,在南京市举办陕西贫困地区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商洛市共建“宁商贫困劳动力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截止12月末,陕西275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实现就业,陕西在苏就业人员增至近19万人,招得到、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作用更加凸显。
专业人才支援力度加大。一是“结对+组团”深化医疗帮扶。两省结对医院达到40对,江苏派出200多名医疗卫生人才开展组团式医疗援陕工作。坚持技术为主、综合支持,医院搭台、专科唱戏,现场指导与“互联网+”齐头并进,推进东部优质医疗资源西进下沉,促进陕西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江苏省委老干部局组织12位医疗专家开展“银发人才援陕”活动,为延川、延长两县群众义诊1223人次,促成师徒结对25人。江苏企业注资重组的西安光仁医院主动加入省内医疗帮扶队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被旬邑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二是“结对+培训”深化教育帮扶。教育系统师资交流培训工作加速,培训教师1.5万人,促成结对学校18所。盐城市和铜川市开展基础教育援助计划,正在实施“双十双百双千计划”,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铜川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扬州技师学院与子洲县、绥德县职教中心开展联合办学,加挂扬州技师学院分院牌子,子洲分院已经招生就读。延安市第一中学“无锡班”2017年一本升学率达到93%,远超当地平均水平。三是“双向挂职”深化干部交流。江苏向陕西派出扶贫协作干部152名,陕西向江苏派出395名干部挂职锻炼。陕西还安排105批次1556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赴苏培训。
企业公众参与扶贫踊跃。江苏各界饱含对革命老区的感恩之情,积极投身苏陕扶贫协作事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洪流。一是捐资济困。江苏省慈善总会向陕西省慈善协会捐赠100万元,并委托其用于脱贫项目;沛县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麟游县22名贫困中小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生活费直至完成学业;泰州商会资助30名咸阳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5000元直至毕业。二是捐物解难。7月下旬,榆林市绥德、子洲两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高邮市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捐赠2100台套照明设备,有效缓解受灾群众的照明难题。初步统计,半年来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折款1760万元。三是出手补短。江苏省原政协副主席周珉教授率领12名“银发”医疗专家赴延安助医诊疗、传授技艺。常州、扬州、南京等市电商通过专题推介、定点采购、定向配送等方式,帮助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直销产品,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加强研究,推动创新实践,着力完善“规范引导、激励促进”的政策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和学习借鉴,不断完善资金配置、项目管理等实施举措。
在资金配置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对资金使用原则、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等作出14条具体规定,建立起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依据、向11个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的资金分配机制。对暂未使用的3300万元省级统筹扶贫协作资金,先行下拨至11个深度贫困县(区)所在的陕南3市,用于项目建设,受到陕西省领导的肯定和深度贫困县区的欢迎。
在项目管理上,主动征求各市工作组意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资金运用原则、使用方式、申报条件、审定程序、监督管理等作出23条具体规定。特别明确除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外,允许将少量协作资金(不超过10%)投向产业引导基金或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平台,用以投资或增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安康市在省拨资金中统筹安排1420万元注入市级融资担保机构,撬动10倍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协作。同时,明确股权投入对象除企业外,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扶贫社等村级集体组织,也可由受益贫困农户所在村委会代持。商洛市据此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50个村推出了“三变+”资金投入模式,有力支持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工作推进上,配合陕西省发改委、扶贫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结对关系、提升协作水平的目标要求,明确深化人才交流、强化资金使用、突出产业带动、密切劳务合作、动员社会参与等六大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同时,确定自2018年起,新增苏陕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促进这些区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政策支持上,及时跟进了解广东等省市最新政策,积极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研究起草《关于支持合作省(直辖市)社会力量在陕投资兴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若干意见》,经征求陕西省10个设区市政府和22个省级部门意见,上报省政府出台实施。该《若干意见》共有7个部分22条,充分体现宽广胸怀,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湖北等合作省市企业、个人、社会组织,旨在促进形成各方来陕投资兴业、共推产业扶贫的良好局面。
七、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考,着力推进“江苏走在前、陕西不失分”要求的有效落实
国家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是对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验,苏陕工作队全体队员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考各项工作。
正确对待,充分动员。省工作队及时转发国家《考核办法》,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引导全体队员既重视考核,更把考核作为促进工作精准的措施。平时,工作队十分注重考核的杠杆作用,毫不动摇地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人口、向基层、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出台《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后,认真对照研究,逐条把握实质。11月下旬,召开各市工作组组长会议,就迎接国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11月30日,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召开全省迎接国考视频推进会,从积极迎考重要意义、注重协调配合、发挥全体队员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认识。
密切协作,落实措施。认真修改、配合制定了《苏陕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要求145名队员牢记两地党委政府的殷切期待,积极投身迎考。一是主动参与梳理清单,凡是涉及苏陕扶贫协作、对贫困人口增收减负有作用的项目和活动,不论大小都要列入清单,独立建档。二是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将后方需求及时反馈所在市县,及时为后方提供迎考所需资料和数据,确保前后方数据统一、完整、准确。
积极配合,开展督查。一是要求各市组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对照考核《办法》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建好台账,充实佐证。二是围绕考核《办法》,下发了2017年度苏陕两省扶贫协作情况统计表,要求各市组按照时间节点填表上报。同时省工作队抽调3名同志,配合陕西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组成迎考督导组分赴陕南、汉中、陕北三地开展专项督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当面指出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工作成效。
八、加强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着力形成“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
坚持把加强队员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学习提升素质,用严律树好形象。
制定规范,增强规制意识。根据《江苏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构职责》等规定,省工作队先后制定人员、业务、事务、经费管理等4项《暂行规定》,共计119条。在人员管理方面,对政治业务学习、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生活、考核评价等提出了要求。在业务管理方面,对调查研究、规划计划、扶贫协作、经济合作、信息交流、典型宣传等提出了要求。在事务管理方面,对会议、公务接待、文件档案、固定资产等明确了要求。各市工作组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补充,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定。
推进学鉴,促进协同创新。各市工作组建立定期简报制度,交流对口帮扶县扶贫协作情况。省工作队建立“苏陕协作”微信群,各市工作组和全体队员即时交流情况,解答疑惑,借鉴经验。队部累计编发简报10期,通报10份。各市工作组为其他工作组及其对口市开展跨市调查研究、业务对接等及时提供协调配合。全体队员目标同向、步调一致,戮力同心、互帮互助,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严于律己,树好自身形象。省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动参加陕西发改委组织的集体学习,注重抓好个人自学。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要求全体队员严格遵守“三不干预”规定,对拟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帮扶县(区)政府作出的决定,对其决策结果,队员不得干预;对确定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项目,资金配置数量应当按照陕西省有关规定执行,队员不得干预;对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的施工主体、设备采购等事项,队员不得干预,以严要求、硬约束树好扶贫队员的良好形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体队员夙夜在公、奋力拼搏的结果。一年多来,苏陕两省三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协调工作步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听取汇报,把脉定向,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办公会和现场会,协调具体事项,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协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苏陕两省联系会议部署,勇于担当、精准聚焦、持续发力,以对口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共抓大机遇、共建大产业、共推大创新、共筑大市场,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协作、民生改善、能源协作、劳务协作、智力支援、社会参与,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陕西一道全力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苏陕扶贫协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