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现代教育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工业处

2017年,淮安区现代教育设备特色产业基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要求,以“产镇融合发展”为统揽,紧扣年度工作目标,注重关键节点打造和区域整体推进,着力做强施河教具品牌,始终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提升项目质效,全面推动产镇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基地建设情况

基地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教学具企业做大做强,2017年实现开票销售34.92亿元、入库税收2.04亿元,分别占园区企业97%和99%;32家列统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2.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完成规上企业固定资产投入20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8.3万平米,累计达91.15万平米,产出达3900元/平方米。在建项目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盛达、共创、坤鼎;3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万里科教、新起点、华辰科教等项目均已竣工投产。

二、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施河教学具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产业已向高端方向发展,形成了涵盖幼教、普教、职教、高教四大教育装备领域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现拥有教学具企业246家(含销售企业),从业人员1.2万,其中近5000名供销员遍布全国各大县级以上城市。今年,将已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教具城完全交给企业家运作,利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助推教具城建设。二是招商引资,做优做大市场。新起点、长城人造草坪、兴特、盛达等亿元企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品味,将教具城发展成为一个集展示、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全国顶级专业市场,吸引全国各地教学具企业,促进人才、物流、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向施河集聚,推动教育装备产业和城市产业发展。

(二)强化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产业。我们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聚焦人造草坪、数字化校园、图书馆、大型幼儿玩具、动漫设计等产品新上项目。共创公司不仅在产销上做全球同行业龙头老大,更要在品牌文化、质量效益上做龙头老大;同时着力做大做强奇乐娃、喜洋洋、新起点、爱心等公司,力争通过2年时间使其成为施河教学具的领军企业;引导玉鹏、万里、月星、成达等其他中小企业致力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引进新型生产线,成为骨干企业;引进国内知名文具企业落户施河,形成墙内开花、墙外献花的新局面,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教育装备产业之都。

(三)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多规融合。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将土地利用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教育装备产业布局规划统筹融合,将集镇总体规划从4.2平方公里调整到12平方公里,产业园面积从2.2平方公里调整到7平方公里。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推动“三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主要目标

(一)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实施“1005”计划,即三年后全镇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总量分别达到100亿元和5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5%和40%以上;培植列统企业15户以上。

(二)项目建设不断突破。实施“1210”计划,即三年内引进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2个,亿元项目10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5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

(三)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开展“个十百”创建活动,力争三年内培植上市企业1家、驰名著名商标10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百件。建设“一心两站”,即创建“国家教育装备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三年新增贷款50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3%以上。

(四)产镇融合不断加快。实施“123”工程,即三年内镇域面积、集镇面积和户籍人口各翻一番,分别达到100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和10万人;集镇人口翻两番,达到4万人;新增居住面积翻三番,三年新增累计达到50万平方米。

四、2018年重点工作

(一)抓载体建设,助推园区建设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道路建设,并同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完善道路管网,形成六横六纵道路格局。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通信、网络、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二)抓项目招引,助推产业结构完备。加大对三产服务业项目招引,特别是加大对城建项目招商力度,2018年度计划新建一个集商务、购物、居住、娱乐、办公、会议、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让外来投资者和为本地企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引进科技型人才。加强同中科院、南京工业大学、淮安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力争新引进科技型人才12名。二是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在原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强化引导,将产业引向高端,形成完整产业链,力争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票达20亿元。三是打造标志性品牌。力争2018年打造3个著名商标,所有的企业要力争申请国家专利超60件,同时在省外建立总部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施河教学具品牌。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