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0 来源:工业处

1-5月,全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仍须看到当前国际经济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全省工业发展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下一阶段,我省应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工业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稳步迈进。

一、1-5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7.0%,继续保持在中速增长区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7.4%,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7.1%,对稳定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保持在6.9%左右的中速区间,低于全省水平0.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增速达6.8%,其中私营企业增速6.5%。

从周边省(市)工业运行情况看,全国、广东、浙江、上海、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9%、6.9%、8.6%、8.0%、5.3%,江苏高出全国和广东0.1个百分点、山东1.7个百分点,低于上海1.0个百分点、低于浙江1.6个百分点。

 (二)行业生产积极向好

1-5月,全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9.2%,保持稳步增长态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产值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2%,医药制造业增长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5%。在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等系列政策促进下,1-4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4640.9亿元、14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0.7%,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0.7个、4.1个百分点。

(三)区域增速略有回落

1-5月,全省各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3”重点功能区板块工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与上月相比,全省工业总计增加值增速7.0%,下降0.5个百分点,除了南京、淮安、南通、盐城保持增加之外,其他各地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1-5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7.7%、12.3%,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部分轻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食品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8.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4.9%。高耗能产业、传统制造业完成投资增速持续降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投资连续下滑,同比下降1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5.9%。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5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明显,但不容回避的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短板领域也亟需打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实体经济生产面临较多困难。5月江苏CPI同比上涨1.8%,1-5月,江苏CPI累计涨幅比去年同期上涨2%。在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下,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同时企业货款拖欠差额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对企业资金运转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出口阻力增加。虽然全球经济正在改善复苏中,贸易投资活动有所回暖。但今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是江苏对外出口的主要区域之一,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将会增加江苏工业产品出口的阻力。三是工业投资弱增长。工业投资是支撑工业经济短期平稳发展的基础动力,目前江苏工业投资仍未走出低迷态势,1-5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速4.9%,保持低位运行,滞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两者增速差距2.1个百分点。特别是本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同比下降3.5%,如不尽快扭转此态势,后续将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三、相关建议

结合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一是以高端为引领,推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制造业2025江苏行动纲要》,以智能制造和打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为先导,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15个重点领域,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知识、产品、技术等创新向全省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针对性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助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快推进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宽带等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水平,突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发展,补齐工业结构高端化的“短板”,进一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以高新为方向,加快转换增长动力。持续推进技术改造,构建工业创新网络,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引导创新要素向实体企业集聚,着力从源头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积极改变中小企业创新链位次低的情况,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比较优势,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加快转换工业经济增长动力。

三是以高效为目标,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效率。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制定实施和逐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尤其对行业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进行精准的帮扶建设。通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信贷支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权交易中心融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短板。落实有关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去杠杆等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企业“减压降负”,切实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激发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活力。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