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推动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19-10-31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子站

近年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占GDP比重最大、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018年服务业占全国GDP和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已达52.2%和46.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对吸纳就业的作用持续增强,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中的作用迅速凸显,日益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引擎,成为改善民生、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新支撑。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推动服务业创新驱动亮点纷呈,带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活跃带”。与此同时,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著增强;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加强宏观统筹和任务部署,日益成为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最近出台的《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正是呼应了这种要求,为我们推动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廓清了思路。

聚焦新时代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服务化的趋势,服务消费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性迅速凸显。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制约。在此背景下,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该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通过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业面向需求优化供给和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能力,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迅速凸显,要求我们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方向,通过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及服务业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协同提升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新提升新突破。新时代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鼓励服务业更好地引领支撑增强产业链韧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增加服务可得性和优质安全服务的供给能力。要结合重点推动服务创新、支持建设服务标准、塑造服务品牌、提升公共服务和健全质量监管等措施,引导服务业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培育服务品牌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如鼓励服务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第三方机构甚至地方政府在服务业品牌培育和塑造方面发挥作用,支持优势行业率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务品牌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服务品牌。鼓励开展服务品牌宣传、推广和品牌保护活动。要把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提升就业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等举措,增强服务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力。

构建新机制新政策。当前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制约也很多。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努力做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大文章,切实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地生根”,通过构建有利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积极营造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强化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保障。如将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同推进服务业“反垄断”,优化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方式结合起来;支持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拓宽服务业企业吸引人才的路径。要结合落实支持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财税和价格政策,形成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激励机制,鼓励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富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着力提升服务业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水平。

挖掘服务消费新潜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甚至家庭服务等需求日益成为生活性服务需求的重要增长点。农业、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也日益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外包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服务、电子商务、融资、物流等各类生产性服务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迅速凸显,对企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也容易产生示范和激发效应。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意挖掘拓展服务消费的潜力,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和促进措施。如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中高端服务消费载体、新兴消费体验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引领和示范带动服务消费市场的扩张。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将加强扶危济困、特殊帮扶等基本公共职能同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也是拓展服务消费的重要路径。

选准重点优化布局。新时代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意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强对服务创新、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对外开放和增强服务业品牌引领能力等重点支持。如引导服务业企业面向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需求,增强动态、柔性适应能力;鼓励服务业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和创造活动,增强发展活力。要把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结合起来,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国际型、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和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枢纽。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对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快构建核心引领、分工协作、网络联动、融合一体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层次有序、特色鲜明、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要结合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小镇服务功能,鼓励其辐射带动农业农村发展,更好地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

激发开放带动效应。要把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结合起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对优质资源和中高端市场的开拓能力,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激发开放对改革的带动效应,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促进服务业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要推动国际国内服务标准接轨,为增强标准化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创造条件。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评价机制的创新,为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参与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要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促进服务业乃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