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工业处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被称为“国之基石”,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然而钢铁工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只有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工业生态学的思想,构建和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推动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向,才是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现状

钢铁工业需通过能源消耗将铁矿石冶炼成优质的钢材,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发展需求,据统计,目前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比重为11%。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全国钢铁行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持续增加在节能环保领域方面的投资,整体工艺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大力推广了一批切实有效的技术和装备,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指标明显改善。2018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6%,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4.7%,废水总量同比下降5.2%,二氧化硫同比下降12.3%,粉尘同比下降7.9%,烟尘同比下降9.2%,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推进,绿色制造不断深入。

江苏是钢铁大省,也是钢铁强省,近年来,全行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全面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钢厂为目标,瞄准国际最为先进的标准,加大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2018年,全省吨钢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9.7%,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4.1%,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3.2%,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7%,吨钢可比能耗同比下降0.5%,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1.5%。钢铁企业全部实现“持证排污”,节能环保水平稳步提升。中天钢铁将绿色环保确立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550平方米烧结机实施了脱硝工程,已成为我省首家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兴澄特钢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对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南钢、沙钢、梅钢、淮钢等钢焦联合企业对焦化均按计划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南钢已投入使用,节能环保取得明显成效。

二、江苏钢铁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省钢铁工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目前节能环保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在日趋严厉的环境、资源等硬约束下,当前钢铁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钢铁工业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仍然存在:生态化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生产工艺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化调整、不同企业之间节能环保理念、管理水平、体制机制完善性差距明显、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难等问题,因此我省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潜力仍然有较大空间,生态化绿色发展将是钢铁行业较长时期内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前我省钢铁工业绿色生态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钢铁布局需与生态共融。我省钢铁工业从满足市场和贴近用户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沿江钢铁产业新布局,沿江钢铁产业是我省精品钢的集聚区,在全国高端钢材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但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钢铁行业应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并结合长江经济带等大区域对钢铁生态化的布局定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设与区域环境共融的产业布局。

2.结构节能仍需优化。由于长流程炼钢所具有的成本和产品优势,目前我省钢铁生产仍将以高炉长流程为主。据统计,2018年,我省短流程电炉炼钢占粗钢总产量的18%左右,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电炉钢产量3802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4.1%,但距离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短流程炼钢所具有的节能环保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3.超低排放改造需深入推进。根据国务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32号)以及省政府《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8〕122号)的要求,我省钢铁工业需全面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工业污染物治理,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明显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多措并举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4.绿色产品比例有待提升。近年来,我省钢铁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品质量和性能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企业主要以生产普通建筑钢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在满足下游市场高端需求、减少钢材使用量、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仍有待加强,绿色产品比例有待提升。

5.能源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省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行列,但能源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意识仍需提升,节能管理基础能力偏低。多数企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6.节能技术创新难度大。常规节能措施如干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余热余能发电等技术逐渐普及,但节能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难度大、进度慢,焦炉煤调湿、上升管余热回收、钢铁渣余热利用、低碳冶金等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难度大,技术节能遇到瓶颈期。

三、江苏钢铁生态化发展路径与思路

当前,江苏钢铁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转型,实施生态化布局、生态化结构、生态化产品、生态化技术、生态化产业链(5E),在优化生态布局的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高起点、高标准的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品,构建全产业链经济体系,推动钢铁企业清洁化、绿色化、精益化发展。

1.生态化布局。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32号)为江苏钢铁绿色生态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人力资源五个方面因素,并结合工业区位理论和生态工业理论,实现生态化产业布局。

2.生态化结构。电炉短流程炼钢相较于高炉长流程炼钢,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优势,未来,随着废钢资源的增加、电价的降低、城市废弃物亟待处理,短流程电炉炼钢所具有的节能、环保优势将逐步体现,推广短流程炼钢将成为我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当前,我省钢铁工业正处于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在企业转型以及沿海精品钢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鼓励提高短流程炼钢的配置,进一步推广电炉短流程炼钢。

3.生态化产品。全省钢铁行业需加强对用户绿色需求的关注、行业发展动向的关注,引进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和技术,开发和推广高能源效率和高资源效率的产品和系统,应用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推出更轻、更强、更耐腐蚀的钢铁材料,开发以电工钢、高强钢、涂镀产品及高耐侯产品等高效钢材为代表的“环境友好产品”,减少下游用户的钢材使用量,延长钢材使用寿命,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向社会提供环境绩效优良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服务市场、引领市场、创造市场,实现高质量生态发展。

4.生态化技术。全省钢铁企业将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推动企业围绕低能耗冶炼、节能高效轧制、流程智能控制等前沿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加强钢铁冶炼企业和所在区域环境的融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落实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治理要求,对钢铁行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对涉及炼钢、发电等生产过程中的煤炭、铁矿砂等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厂内转移与输送、物料加工与处理等各生产环节实施无组织排放精确治理,实现全封闭运输及贮存,不断提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实施污染物排放精确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推进“公园式、森林式”园林化工厂建设,实现企业与区域环境互融共生发展。

5.生态化产业链。构建和优化主产业链,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贯穿于企业的全方位、全工序、全过程,实现钢铁产品制造以及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小、中、大循环,即厂矿层次、企业层次和企业与社会层次。发挥钢铁的三大功能: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消纳。通过回用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循环利用自身产生废物和消纳社会废物;通过采用新技术、耦合其他产业,拓展新的副产业链和实现更多的社会功能。通过能量消耗最小化、能量梯级使用、副产能源、余热余能的再利用,实现能量集成,构建物质、能量、技术、信息集成的生态化产业链。

四、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江苏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支柱性产业,只有坚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化转向,成为工业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才能充分发挥钢铁工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在循环经济社会中承担重要的积极的角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举,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江苏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要求。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