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苏服务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8 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江苏经济运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遭遇的挑战更为严峻,尤其是中小企业广泛分布的零售批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影娱乐、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受到冲击较大。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中小服务业企业面临的困难

(一)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外部融资存在困难

受疫情冲击,服务业中小企业去年以来普遍遇到经营困难,同时,由于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疫情期间出现现金流断裂和经营成本上升,很多企业更需要外源性融资;很多中小服务业企业因为资产抵押限制等,融资难度进一步凸显。

(二)防控压力依旧不小,市场有待全面恢复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疫情日趋严重,给中小服务业企业全年甚至更长远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多措并举营造安心消费环境、激发居民消费欲望、逐步恢复居民消费信心的意义更大。

(三)市场格局重新洗牌,面临严峻竞争环境

抗击疫情过程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获得了扩大市场机会,而固守传统业态、模式的企业将失去市场,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江苏省中小服务业企业健康发展

首先需要把好脉、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避免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此外,还需从中长期考虑,抓紧这轮调整的契机,促进中小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金融扶持助企纾困力度

一是舒缓现金流压力。协调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安排中小服务企业亿元专项信贷,精准帮扶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确实存在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二是加大信贷和融资担保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对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立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下放审批权限,应贷尽贷快贷。三是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可以用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和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通过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获得资金支持。鼓励银行提前放款后续完成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组织评估机构提供公益性融资评估服务。

(二)推动中小服务业企业加快数字技术应用

一是设立中小服务业企业数字化专项扶持基金。江苏可将数字化生活服务纳入新基建,出台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向中小服务业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倾斜。二是搭建面向中小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高、集成能力强、行业应用广的数字化平台。结合企业业务特点,与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合作,将自身单个企业的资源以网络化形式融入整个产业集群当中,扩大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等资源的共享。三是提供精准化的组织供需对接。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数字化可信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与服务评价体系,征集、培育和推广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的数字化服务商、优化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三)推动中小服务业企业联合兼并重组

一是进行中小服务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创新。要大力支持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小服务业企业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对企业兼并重组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所有权和相关股权转让,均不征收营业税,并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二是对链内中小型企业联合重组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服务业企业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和产品链分工特征联合重组、协同发展,增强实力、壮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制订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制度环境。严格规范企业改制、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安置、企业资产的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推动中小服务业企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

一是鼓励中小服务业企业参与产业链协作。鼓励和引导各类中小服务业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与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形成专业分工、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二是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服务企业开展协作配套。重点支持我省地标性产业集群中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服务企业协作配套,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支持,构建新型生态圈。三是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制造服务”“产品方案的服务化发展,为中小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融合互动提供途径,以专业化、系统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高专业化生产和服务水平。

(五)推动中小服务业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一是加大对中小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调整完善科技计划立项、任务部署和组织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中小服务业企业承担研发任务的比例。二是搭建中小服务业企业创新载体。推进中小服务业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园区等双创载体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对创新创业的精准支持。三是健全全省中小服务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打造一批专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会科技人才,积极创办为中小服务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服务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