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22
争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者 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4-13 来源:农村经济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其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带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乡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重点和支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拓宽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路径,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自我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度都将其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先后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支持意见,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文件,全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省发展改革委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狠抓重点工作落实;同时,统筹谋划、积极争取、压茬推进,大力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先后有1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0年,10家示范园区分别实现一、二、三产业产值169.85亿元、209.9亿元和308.16亿元,农业产业链延伸显著;园区内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42个,产值达396.72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接待旅游人数1297万人次,实现电子商务年度销售额20.24亿元,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园区所在县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日趋成熟,已成为全省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区、领跑者和排头兵。

围绕“建什么”,科学谋划精心布局。结合地区发展特色与阶段特征,全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省级层面制度设计,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协同研究起草《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明确重点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为全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指导市县乡各扬所长,引导市县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在做精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集中连片、集聚发展,积极打造市场占有率高的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初步形成各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发挥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的指导,引导示范园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方面条件,因地制宜确定特色农业产业主攻方向,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吴中区示范园打造特色“米”“蟹”“茶”产业、邳州示范园深耕银杏产业、泗阳示范园主攻食用菌产业,等等,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发展局面。

【苏州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图为示范园特色农产品,水稻种植区域的“江南味稻”稻田画.JPG

【苏州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

图为示范园特色农产品,水稻种植区域的“江南味稻”稻田画

【泗阳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泛溪问水”景区,占地约2266亩,建有五区十景,再现了盛唐诗人刘长卿的“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意境。.jpg

【泗阳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泛溪问水”景区,占地约2266亩,建有五区十景,再现了盛唐诗人刘长卿的“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意境。 

围绕“如何优”,开发资源深度嫁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嫁接旅游资源聚人气。组织开展“百园千村万点”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行动,打造了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全省共培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点2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320个。嫁接电商资源畅销路。积极发展电商产业,2020年新增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2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17个,联合阿里巴巴举办的“汇聚江苏–江湖好蟹”等活动,促进江苏螃蟹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嫁接科技资源提效能。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的意见》,引导农业企业联合科教单位围绕农业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研发攻关。全省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9家,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管理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句容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图为句容市丁庄村航拍.jpg

【句容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示范园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图为句容市丁庄村航拍

 

围绕“怎么富”,培育主体完善机制。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形式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组织增强、产业增收、农民增财、企业增效。突出规模发展,建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加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依托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约500个,带动3000多家家庭农场、合作社抱团发展。突出聚合共享,丰富利益联结机制。指导各地探索建立了园区+投资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大户+物流“产业联盟一体运营”“订单收购+分红”“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产业融合红利,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突出人才引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省政府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度接近30%。2020年,共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3.5万人次,创业培训5.02万人次;扶持农民自主成功创业9.54万人,带动35.51万人就业。实施《江苏省省级乡土人才建设发展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激励和支持乡土人才发展。2020年共评定10家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30个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

【邳州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美“一棵树”的风景。实施”银杏旅游+“,精心打造银杏”时光隧道“特色景点。.jpg

【邳州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做美“一棵树”的风景。实施”银杏旅游+“,精心打造银杏”时光隧道“特色景点。

【宝应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莲藕特色产业.JPG

【宝应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莲藕特色产业

 

围绕“怎样保”,强化政策优化服务。强化部门协作,在资金支持、土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保障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协同推动出台《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0.18亿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省级资金1.1亿元,新增100万亩“稻虾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升农业效益。对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40万元奖励。融资渠道持续拓宽。2020年共协助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20亿元,其中如东县通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规模6亿元“20通农专项债”,为全国首单用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的专项债券。设立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6亿元,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服务,2020年累计下达资金4.5亿元,撬动贷款约317亿元。用地政策有效落地。落实《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确保市县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乡级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允许实行“点状供地”,为符合要求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提供地块面积灵活确定、不同用途和面积地块组合搭配供应的用地保障方式。服务保障全面升级。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实施意见》,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联盟,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规模化、系列化服务。

【徐州铜山区国家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拓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功能,图为徐州铜山区棠张镇果蔬生产、休闲采摘功能区全景.JPG

【徐州铜山区国家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示范园拓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功能,图为徐州铜山区棠张镇果蔬生产、休闲采摘功能区全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了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建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重点任务。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大力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和示范经验推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持续完善,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出实效,开创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展示传统“鱼米之乡”新风貌!

 

 

打印此页】 【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