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001303/2021-00252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1-06-30 公开日期: 2021-07-02
名 称: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93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主题词: 利用 造纸 发展 资源 循环
内容概述:
时 效:undefined

范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循环经济”的实践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行业落地、全社会参与。加强“循环经济”实践,加快推进控排减污降碳,努力构建资源循环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支撑资源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建设美丽中国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从国家到地方不断推出相关法规政策。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又结合新情况进行了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国家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自2016年起施行的《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提出应当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最大化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提高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2018年修订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提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202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21年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型组合,构建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一、关于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形成规模,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4家,建设绿色园区14个。农业领域农畜产品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典型废弃物领域初步建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获批2家国家城市矿产基地,7个资源循环利用基地、4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获国家备案,5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家级试点城市完成试点任务。二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消费“双控”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经济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6%。国家节水行动深入实施,“十三五”期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降低28.3%。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年利用量达1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5%。三是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示范试点引领,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获批7家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其中4家已通过国家验收),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化工园区实施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四是循环经济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及所得税优惠政策,“苏科贷”“环保贷”“节水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运行良好。

二、关于造纸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情况

造纸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和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调查统计,2020年我省纸及纸板总产量超过1400万吨,排名全国第三,企业平均规模水平排名第一;全省纸浆总用量1185万吨,其中木浆、废纸浆、非木浆分别占40.2%、59.1%、0.7%,废纸浆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我省高度重视造纸行业资源循环利用,《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7号)对造纸行业循环化作出过专门部署,提出“鼓励高档纸生产过程产生的浆渣回收生产中低端纸品,处理与回用轻污染水以及废纸脱墨浆用水。积极发展纸制品深加工与相关配套产业,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以及“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鼓励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等生产木浆以及利用农业秸秆生产非木纸浆。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废纸回收与再生利用的高效发展”。

近年来,我省通过在造纸企业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支持引导造纸企业实施节能、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项目,创建绿色工厂,造纸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2020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等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厂;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全球先进的农业秸秆生物制浆循环利用技术;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承担国家造纸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全省从事废纸回收的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三、关于造纸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讨

造纸生产以木材加工剩余物、竹、芦苇、麻类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生产过程排放的固态、气态、液态废物基本可回收利用,纸张产品更是可以循环利用,这一特性奠定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基础。我国纸及纸板人均消费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造纸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我国造纸纤维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是最大的原生纸浆和废纸进口国,但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率只有46.5%,而日本、德国、芬兰分别达到78%、83%、近100%,循环化发展潜力巨大。造纸业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有关资料研究显示,目前造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路径有:一是“林浆纸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全世界95%以上的纸浆为木浆,很多森林工业的强国同时也是造纸工业强国,国际大型制浆造纸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并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结合起来,他们普遍重视林业和纸业的结合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二是提升国内回收废纸质量并加大废纸资源利用力度。废纸被人们称为城市中的森林资源,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0.8吨的再生造纸纤维,相当于少砍了17棵大树,节省了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同时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和35%的水资源。针对国内回收废纸中夹杂塑料、无法回收的短纤维以及可燃物质等问题,要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提高废纸原料品质,减少回收废纸中的杂质。三是大力降低制浆环节水资源消耗。造纸业在制浆过程中耗水巨大,在缺水地区、水资源缺乏区和水体无环境容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要严禁布局制浆企业。对于新建制浆项目,应该采用高效节水措施,加大污水的回收利用。对于现有制浆项目,要以治理污染为契机,加强节水工艺和节水设备改造,提高企业重复用水率,大幅降低清水用量,实现废水“零排放”。四是造纸污泥综合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1)用作燃料燃烧,造纸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但其热值不是很高,可压滤提高干度55%左右,干污泥与煤掺和用于造纸厂锅炉作燃料,但应做好灰分和烟尘的治理工作;(2)用作有机肥料,把造纸污泥与氮肥和磷肥一起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是对造纸污泥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造纸污泥有机物含量高、施用后可增加作物产量,增大土地肥力,而且造纸污泥基本上不含有害物质,这与其他污泥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3)用作红纸板,利用造纸污泥做红纸板的产品主要用途为做鞋底之用,故对原材料要求不高,同时投资和占地面积均不大。五是造纸废塑料综合利用。造纸废塑料因其杂质较多很难被综合利用,可采用废塑料经过金属分离机分选出金属和废塑料。废金属可以分类回收,废塑料经过清洗后,挤干后,送入塑料造粒机,把废塑料便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塑料粒子。塑料粒子的市场潜力很大,广泛用于垃圾桶、浮球、交通锥等产品,此法既解决废塑料的污染问题,又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关于造纸企业迈向碳达峰碳中和探讨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热力进行纸浆和纸张生产,化石能源约占外购能源的80%,而生物质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占比不到20%。造纸行业是我国首批纳入碳交易的八大行业之一。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强调,造纸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解决包括解决预判纸张需求总量和产能达峰、新增产能增速科学合理控制、寻找替代能源、现有技术装备突破、确定新的能耗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新增碳汇和碳储存等等问题。

有关资料研究显示,目前造纸行业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有限制产能、控制新增产能增速和淘汰部分相对落后产能;调整原料结构,提高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率和废纸回收品质;通过改进设备提高得浆率、进口海外再生浆、寻找其他原料替代等;提高生产力能效和生产技术水平,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增加绿色能源和生物质能源比例;“林浆纸一体化”在解决了原料发展掣肘的同时,还可提供森林碳汇,进行“碳捕捉”固碳有利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着手进行能源梯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及设备改进,在节能降耗技术、装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耗;通过科学营林,提高出材率,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管理等等。

五、关于塑料污染治理有关情况

总体部署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塑料污染治理2021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加强“白色污染”治理,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先后印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塑料污染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江苏省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江苏省塑料污染治理2021年工作要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协调,明确江苏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重点领域方面。省邮政管理局等单位深入推进行业生态环保“9991”工程,积极推动落实快递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治理要求,印发《江苏省邮政快递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三年实施方案》,在推广使用绿色包装产品、减少包装物使用量以及快递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要求。省商务厅等单位推进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督促相关单位落实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制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供销合作社等单位积极探索“两网融合”协作机制,提高包括废弃塑料在内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深入贯彻工信部《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秩序,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省有8家企业列入工信部“符合塑料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企业”名单,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向行业优质企业集聚。

不可降解塑料替代方面。近年来,我省增加新型可降解塑料制品供给,加强可循环、能回收、易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目前我省产业化应用较好的是以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为代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2020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生物基材料制造业生产企业23家,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利润总额3.22亿元。其中,聚乳酸及单体、制品研发生产相关企业213家,企业数占全国22.8%,排名第一,领先于浙江的123家、广东的122家。

六、关于推动相关技术创新情况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需要有大量的绿色环保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实现,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会引领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正向激励效应。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循环经济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依托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和省基础研究计划立项支持了“节能可降解新型仿纸复合材料液体包装膜制造关键技术研发”“食品软包装绿色印刷技术及工艺优化研究”和“自修复涂膜保鲜包装新材料及果蔬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等14个项目,省拨科研经费945万元。省工信厅组织有关方面开发智能打包、胶带与纸箱分离等新技术,加快绿色环保、功能包装材料研发应用;开发应用快递包装操作和配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施,提升快递行业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产学研衔接,加大快递绿色包装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江苏省省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科研课题、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与推广三大类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通过“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面向基层和企业,定期发布减污降碳、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政策和技术需求,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研发和生产。

下一步,为深入加强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实践,省有关部门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编制《江苏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做好“十四五”时期全省循环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研究提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与专项行动以及保障措施。二是落实国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梳理排查在建项目,科学稳妥推进拟建项目,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潜力,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废纸资源回收利用。科学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渠道资源,通过利用国外的优质纤维资源改善回收废纸制浆的质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机制,贯彻实施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四是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做好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吸管、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等禁限工作,增加可降解塑料袋及塑料替代产品供给。五是加大绿色消费引导力度。借助各类媒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向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不断强化企业、商家、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六是加强环境治理。将进一步挖掘企业和地方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先进环保技术案例、清洁生产典型经验,强化生态环境先进技术成果的交流合作和转化推广,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关于您提出的造纸行业其他事项,我们将会同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充分利用造纸行业的优势,积极深入加强循环经济实践,高度重视清洁高效资源利用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在此,衷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不断地提出新的建议与意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6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