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23-00428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3-06-29
- 名 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01号建议的答复 公开日期: 2023-07-14
- 文 号: 〔2023〕苏发改议字140号 主 题:
-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01号建议的答复
史国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推进江苏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紧抓双碳战略发展机遇,聚焦氢能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等环节,将氢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谋划与布局,已初步构建了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据初步统计,我省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8.5%,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
(一)上游:制氢
按照制取方式不同,氢气分为灰氢、蓝氢、绿氢3种类型。我省主要为灰氢,包括化石能源制氢(煤、天然气、甲醇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等),其中煤制氢比重最高,天然气制氢其次,二者制氢量总计占氢气总产量的90%以上,工业副产氢占比约为8%。
按氢源看,主要来源化工和钢铁行业。化工方面,金陵石化、华昌化工等企业依托成熟的煤制氢装置和技术制取氢气;扬子石化、中海油气(泰州)石化等企业通过天然气制氢;江苏海伦石化制氢环节主要采用甲醇裂解制氢。灰氢产量上,包括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副产氢等,每年氢产能在110万吨左右。钢铁方面,灰氢主要来源于焦炉煤气,经统计全省钢铁企业共有6家钢铁企业存在炼焦环节,合计灰氢产量约18.8万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苏州竞立、天合氢能等企业在电解水制绿氢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受制于成本,目前我省可再生能源制氢场景及应用项目较少。
制氢装备看,制取绿氢的电解槽设备是当前行业发展风口,我省考克利尔竞立(苏州)碱性电解槽出货量占全球50%,南通安思卓新能源在制氢加氢集成设备方面具有良好实践经验,扬州中电制氢设备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合元氢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性能国内领先,另外蓝博氢能、海德氢能、大业能源等企业在电解水制绿氢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二)中游:储运氢
气态钢瓶储氢领域,我省拥有国富氢能、中材科技、中集圣达因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中简科技、中复神鹰碳纤维等企业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支撑高压氢储瓶所需碳纤维技术。
其他储氢领域,国富氢能是国内唯一的氢液化装置供应商,中集圣达因是国内最大的低温液氢储罐和运输设备生产商,江苏申建氢能等公司、江苏氢枫能源在开展固态储氢领域相关材料研制工作,但由于能耗高、成本高、附属系统庞大,实际应用较少。
(三)下游:加氢+用氢
加氢基础设施,目前我省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无锡市等地率先开展氢能产业示范应用,加氢设施布局已初步形成。我省已建成7座加氢站,其中包括固定式加氢站6座,撬装式加氢站1座,另在建加氢站11座。
燃料电池电堆关键组件领域,我省拥有重塑科技、擎动科技等燃料电池相关生产商,主营产品覆盖电堆、系统、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方面。泛亚微透、源氢新能源成为燃料电池隔膜领军企业;翊迈的燃料电池堆双极板技术国内领先。南通百应能源掌握了从膜电极、电堆、系统到整车匹配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多款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国家检测认证。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方面,势加透博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无油离心空压机,成功获批江苏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60%。华清京昆完成国内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下线,实现了国内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零的突破。
交通用氢场景,我省拥有苏州金龙、中车氢能、徐工汽车、扬州亚星客车、潍柴(扬州)亚星、九龙汽车等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常州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下线国内最大功率的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永安行氢能自行车量产并投入商用。多领域示范应用方面,目前已经进行的示范项目有公交车运营、物流车示范运营、氢能社会示范区、建筑照明供电、移动通信基站供电、医院备用电源、人才公寓热电联供等。
二、当前我省氢能发展趋势
我省作为我国涉足氢能产业较早、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目前,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氢能发展利用的新赛道上,各地方全力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在氢能源产业布局上起跑早、跑得快、跑得远。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地区氢能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南京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苏州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无锡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常州注重氢能产业生态建设,扬州规划构建氢能城市,南通创建全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氢经济示范城市”。
但与此同时,目前省级层面尚未出台扶持氢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意见,各地方在氢能的生产制备、基础设施、技术路径、产业布局等方面缺乏实操性引导政策,各地氢能源规划雷同性较高,甚至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氢气供给能力不足、应用示范场景单一问题仍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相关部门认真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优势和科教优势,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为重点,适度超前、前瞻布局,稳步推动我省氢能产业高水平发展,建成有国际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一)加快构建促进我省氢能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充分认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提请省委、省政府成立我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的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动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协调规划实施、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相关工作。
(二)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强化氢能能源属性,积极推动破解氢能项目在选址、立项、审批、运营等方面的制度瓶颈,大力优化氢能项目管理审批流程,在符合相关规范、安全条件的前提下,优化用地预审、规划选址、风险评估等前期手续。把加氢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鼓励在新建的加油、加气、充电场站内预留加氢设施空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
(三)聚焦科技创新实现氢能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丰富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氢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氢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积极搭建创新载体,依托省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四)加快实施氢能试点示范与推广。充分利用省内工业副产氢优势,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发电等领域推广应用,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途径。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探索推进氢气输送主管网规划建设。优先开展城市交通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物流、港区、重点产业园区示范应用,积极探索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一体化建设及运营商业模式。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