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001303/2023-00353 |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 发文日期: 2023-06-28 | 公开日期: 2023-07-15 |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507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2023〕苏发改案字168号 | 主题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沙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我省8500多万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对提案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各部门高度认同您在提案中对我省人口迈进现代化社会面临风险挑战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工作建议,一致认为您的意见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采纳吸收。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慢变量,未来制高点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综合竞争。江苏是人口大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江苏人口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结构变化、素质提升等特点,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面临着深刻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逐步呈现出的老龄化加速、出生率下降、人口吸引力减弱、劳动力老化、人口分布不均等人口问题,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省情特征,必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必须在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统筹考虑、积极应对。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强化改革创新、优化政策供给,着力促进我省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夯实人口基础。结合提案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将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加强人口发展形势监测分析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出台了《江苏省“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协调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从去年底起,省发展改革委开展了“江苏省人口发展布局及中长期趋势分析研究”“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共享基本民生保障体制机制研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升共同富裕共享水平”等一系列调查研究,一方面基于人口普查、手机通信信令等数据,归集、测算、分析省市县三级单元人口基础信息,为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分析弱势群体民生保障短板弱项,查找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足,为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全省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夯实基础。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切实做好人口发展形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开展“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建立人口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人口发展政策中长期研究,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健全人口监测预报制度和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全省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厚植人口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当务之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江苏、教育强省建设,始终坚持健康优先、教育优先,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各级各类医疗和教育资源不断扩容增量,“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近十年来,全省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张提高到近55张,人均预期寿命从76.63岁提高到79.32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32年提高到10.21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65%,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达到1.87万人、比全国平均多近3200人,全省人口主要健康和受教育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健康江苏和教育强省建设,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全方位筑牢人的现代化本底。一方面,聚焦“健康红利”,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坚持健康“关口前移”,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持续推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积极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继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省人口健康。另一方面,聚焦“人才红利”,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全职业生涯,建设学习型社会,突出公平优质导向,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坚定筑牢教育公平底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就业技能服务投入,提升人才培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度,全面夯实提升人口素质的教育基础。 加快补齐养老育幼服务短板 当前,江苏正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相交织的人口结构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缓解广大家庭养老育幼难题,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在全国率先将老龄工作委员会上升为省委副书记牵头负责的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一老一小”工作协调小组,并召开工作会议、印发任务清单、开展工作督导,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3个设区市全部制定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初步建立起统筹解决“一老一小”的工作机制。全省各级各地持续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3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7%(比全国平均高10.6%),建成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5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护理院总数达到348家、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占全国总数1/3以上,稳居全国第一),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超过4600家,可提供托位超过26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约3.1个(全国平均约2.5个),“一老一小”重点领域关键指标居于全国前列。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效落实国家优化生育政策,切实将“一老一小”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整体解决,积极构建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多元、依托社区、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重点将聚焦当前“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供给结构、要素保障、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完善家庭政策、强化兜底保障、扩大普惠供给、做实社区服务、医养康养融合、产业事业协同等为重点,切实打通政策“堵点”,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补齐养老托育服务短板,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解决好“一老一小”难题。同时,将围绕“老年友好、儿童关爱、青年干事创业、民生普惠、社会发展有活力”的目标,积极创建一批国家“活力发展城市”,持续增强人口发展活力。 四、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近年来,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稳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省委、省政府成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发改、财政“双牵头”,着力推动民生政策的横向协调、纵向衔接、地区平衡。制定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围绕“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确定为“十有三保障”13个领域,提出了具体任务举措。各地各部门着眼于推动区域、城乡、群体三个均等化的目标,强化政策集成和资源集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众倾斜,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四大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提高到803元。多措并举推动富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2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86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2%,“十三五”以来累计增长68.8%。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交出了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对民生发展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提高发展的民生含金量。一是研究制定共同富裕政策举措,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千方百计扩就业促增收。二是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的举措,全面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水平,针对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找准小切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社会政策精准度、集成度,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群众刚性需求。三是坚守民生底线,着力强化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再分配功能,稳步提高重点人群底线保障水平,确保全省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 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强省优势 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颁布《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实施《江苏省“十四五”高质量就业促进规划》,将政策支持、创业扶持、就业调控、公平就业、就业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援助等扶持政策予以固化,形成统筹城乡就业的长效机制,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和冲击,始终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41万人,在全国占比保持在十分之一以上,成为全国就业稳定的“压舱石”。2022年1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等支持,维护老年人再就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超龄就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制度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江苏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就业率为25.37%,其中60-69岁人口的就业率为30.41%。 正如提案中所分析的,当前江苏人口变动和就业呈现出人口 老龄化、就业分化、区域极化等方面的趋势和特点。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针对这些问题,牢牢把握“就业是最基本民生”的新定位,更大力度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高质量推进我省8500多万 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进就业政策体系创新发展,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和重要决策影响就业、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人才项目就业贡献评估等机制,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均衡配置。二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见习岗位募集、职业技能培训等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加大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完善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举措。三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高质量推进“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高质量开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四是提升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开展“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建好“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优化提升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强调了人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力量源泉,也指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民生之重、任务之巨。今年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明确要求“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成为新时代人口发展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省有关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针对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持续开展人口中长期发展的分析研究、跟踪预判和整体谋划,着力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巩固增强人口质量优势,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持久动力。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28日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