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24-00215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4-06-30
  • 名       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038号建议的答复 主       题:
  • 文       号: 〔2024〕苏发改议字171号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038号建议的答复

2024-07-15 来源:阳光发改


钱维、殷鹏、林玮、车卫玲、胡歙眉、陈峥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深入学习研究了各位代表的建议,一致认为所提出的工作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30年)》,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近期将按程序提请省政府审议并印发实施,相关建议已充分采纳吸收。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以下简称《银发经济意见》),提出4个方面26条措施。今年3月,信长星书记主持召开省委深改委第三十九次会议,并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列入年度工作要点。许昆林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今年2月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银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总体判断,依托于庞大的老年群体及其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根植于强大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老龄事业保障有力,产业发展基础厚实,服务和产品供给逐渐丰富,市场主体蓬勃涌现,创新活力持续激发,部分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基本呈现品牌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202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印发《江苏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二是老龄事业保障水平较高。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全省330万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24万名低保家庭老年人、18.5万名城乡特困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应保尽保。2020年起,全省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到2023年底共完成14万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省参保人数超过6200万人,累计享受待遇近50万人、基金支付92亿元。

三是养老服务业发展充分。养老服务业发展较早,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养老机构数量、护理型床位占比、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等关键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35家、床位40.8万张,共建成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869家、护理院387家,护理院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数量占全国总数1/3以上。

四是老年产品制造业基础厚实。老年产品覆盖“衣食住行用”诸多行业,基本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产业生态。全省50项产品(服务)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46个企业的62类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五是产业集聚化区域特色明显。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淳区分别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栖霞区吸引了法国欧葆庭、新加坡吉宝、泰康等优质企业落户。无锡市智慧健康养老、养老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迅速。常州市西太湖国际医疗(康复辅具)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家级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创新园区。苏州市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南通市建设如皋市长寿未来农业园,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泰州市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创新引领、应用牵引,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求、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导向,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以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银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把银发经济打造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极。结合各位代表所提出的五个方面工作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快推动我省银发经济发展。

一、明确重点领域,坚定发展方向

结合《银发经济意见》重点内容以及我省老龄事业、相关产业发展基础,我们将重点推动社会需求大、产业化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老年产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抗衰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的10个重点方向加快发展。

(一)加快发展老年产品制造业。一是老年用品。面向老年人特殊需求,着眼便利老年人生活,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丰富供给和升级换代。二是康复辅助器具。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轮椅等传统功能代偿辅助器具升级,加快发展移位机、爬楼机、智能康复护理床、可穿戴式外骨骼行走机器人等辅助器具,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租赁服务。三是智慧健康养老。加快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家用健康监测、生化指标检测、紧急救护等设备,鼓励研发养老服务机器人。四是适老化改造。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公共服务设施等无障碍建设,大力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引导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二)提升发展养老服务业。一是养老助老服务。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强化兜底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增效,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助浴助医助洁等上门服务,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二是老年健康服务。加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护理服务,扩大中医药应用,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将运动干预纳入老年人慢性病防控与康复范畴。三是老年文化旅游服务。加快发展老年学习,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和赛事活动,提供老年人力资源培训、咨询、中介以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加快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引导旅游和保险业务市场主体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四是养老金融服务。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拓展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三)培育发展抗衰老产业。一是健康食品。加快发展绿色健康食品种植、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鼓励各地“长寿之乡”发展特色品牌长寿食品,研发生产营养补充食品、易食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加快推进未来食品产业化发展。二是抗衰老产品和服务。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与延缓衰老及老年病防治深度融合,加快机体抗衰老技术和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推进相关药物、设备、检测试剂、化妆品原料研发。

二、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产业能级

我们将重点推进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产业主体壮大行动、产业园区培育行动、知名品牌示范行动、适老产品推广行动、银发消费促进行动等6个具体行动。

一是着力建链补链强链。以养老服务需求为牵引,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技攻关,加强产学研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推动龙头企业瞄准核心技术、先进工艺、关键零部件等薄弱环节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和设计研发。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应用,丰富和升级服务和产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推行银发经济链长制,引导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二是着力壮大市场主体。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发展、国有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引入银发经济领域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平台企业以及外地优质企业落户,引导传统企业进军银发经济领域。建立银发经济领域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孵化机制,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三是着力推动聚集发展。优化银发经济区域布局,培育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依托既有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等载体,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省级示范园区,推动各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打造银发经济生态圈等方面探索创新。统筹全省产业资源,积极创建国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四是着力加大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培育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品牌。建立第三方认证、推介机制,遴选培育一批“江苏精品”,加强银发品牌媒体宣传。继续办好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长三角健康养老产业交易会等活动,搭建品牌宣传、产品展示、渠道对接的平台载体。

五是着力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各地建设一批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等,区分不同生活场景集成各类生活用品、家居产品、智能终端、辅助器具等,打造一站式、沉浸式产品展示、场景体验、用户反馈的平台载体。编发《江苏省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场景清单》,推广一批优秀产品(服务)。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助、样板示范等途径,引导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选配适老家居产品。

六是着力促进老年消费。建立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龄产业质量测试平台,完善老龄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认证标准体系。通过举办老年购物节、发放消费优惠券、提供适老产品定制等方式,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培育消费习惯。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银发节等活动。

三、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

我们将研究建立省级银发经济重点项目库,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各级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对银发经济政策支持措施。

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稳步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政策功能,帮助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融资。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

二是保障用地用房需求。科学编制供地计划,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新建居住片区按照每百户二十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分区分级配置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因地制宜补足配齐养老服务设施。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闲置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培训疗养等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采取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知识密集型企业实行年租制和“先租赁后出让”等方式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三是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符合规定的护理院(站)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机制,健全待遇支付方式和标准,统一失能评估标准,持续扩大覆盖人群。将符合条件的康复辅助器具、护理设备购置或租赁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逐步扩大支付产品目录。

四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确定老年学、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继续推动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建设,引导符合条件人员参与职称评审。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五是健全数据要素支撑。以数字社会建设为牵引,加快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依法依规开展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相关数据的有效归集、安全管理、开放应用,推动数据要素赋能银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健康医疗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完整、统一、开放的健康养老产业大数据平台。探索银发经济发展统计制度,建立银发经济发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4年6月30日


分享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