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品牌 质胜谱华章 常州“链”就高质量产业生态

2025-10-29 来源:新华日报

   金秋时节,全国“质量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在此关键节点,常州市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疾驰,书写着一座工业城市以质取胜的时代篇章。

  聚力质量战略引领,推进品牌强企强链 

  质量,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产业腾飞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常州市高瞻远瞩,将质量强市战略深度融入“十四五”规划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质量共治格局,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常州市持续加大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近三年来,累计筛选300家重点企业全力冲刺各类质量奖项,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质量提升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常州市在质量领域斩获颇丰: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次,这一国家级荣誉充分彰显了常州企业在质量管理与品牌建设方面的卓越实力;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含提名)22项,省级奖项的多次入账,进一步巩固了常州在省内质量领域的领先地位;“江苏精品”认证总数达119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江苏精品”已成为常州优质产品走向市场的闪亮名片;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245家,优质的质量信用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信任,也为常州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常州市还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试点任务,主动探索质量提升新路径。常州紧扣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认证认可工作新路径,率先开展碳足迹认证试点示范,承担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投运全省首个市级虚拟电厂平台,可调能力超12万千瓦,将有效促进微电网、储能、充电桩等资源参与电网灵活调节,助力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落地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安赛乐米塔尔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质量创新注入动能,争先构筑发展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常州市深知创新对于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破解产业难题,以质量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常州市率先推出“质量码”服务模式,整合归集计量、标准、知识产权等12项关键质量要素,构建起“1个中心+26个服务站点”的质量服务网络,实现了质量服务全时全域覆盖,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便捷的质量服务。截至2025年6月底,“质量码”已累计服务企业2.98万家,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6000余个,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瓶颈问题。同时,常州市还创新建立“首席质量官之家”培养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交流与实践,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首席质量官队伍,并将质量、计量服务深度嵌入企业生产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链条,推动质量管理理念内化为企业的“发展基因”,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在破解产业难题方面,常州市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积极推动产业链质量生态健康发展。常州市积极组建动力电池、轨道交通、光伏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攻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各“质量创新联合体”已成功攻克27项关键技术难题,推动龙头企业、技术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协同,为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了相关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基础设施布点扩面,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完善的质量基础设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常州市围绕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持续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优化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目前,常州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3个省级质检中心,涵盖了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质检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检测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今年,常州市又成功获批筹建省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首个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省级质检平台,不仅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在研发设计、质量检测、试验验证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还将辐射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江苏省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贡献“常州力量”。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常州市还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体系迭代更新,以质量为纽带,促进产业与标准、认证等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创新构建“质量+产业”深度融合体系,重点赋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标准制定方面,常州市积极组织企业主导和参与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制定3项、团体标准制定5项,通过参与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了常州机器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规则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在质量认证方面,以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全方位认证,目前产业链企业各类认证覆盖率已达54.6%,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向高质量、高品质方向发展。 

  从质量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到质量创新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从质量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到产业融合体系的迭代升级,常州市以“质”立市,以“创”致远,在创新体系构建、质量品牌提升、新兴动能澎湃的背后,是质量筑基、标准引领、品牌挖掘的发展模式与城市名片的同频共振。常州市将继续坚守质量初心,持续深化质量强市建设,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治理能力,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铸”就更多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品牌,持续增强产业发展韧性与核心竞争力,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更多“常州经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分享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