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积极促进两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释放转型发展新空间,2022年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域类),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坚持数字赋能,打造两业融合新动能。徐州经开区牢牢把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行动,制定智能化转型十条改革新政,加快培育上云标杆、“互联网+”制造等应用试点示范企业,不断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业务全流程、产品生命全周期和产业全价值链中的广泛应用,累计通过两业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5个、五星级上云企业18家。同时,鼓励优势企业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生产制造型企业逐步向平台型、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昂内斯电力托管平台、徐工智联智慧供应链平台、恩华“好欣晴”等一批企业搭建的后市场服务体系,极大支撑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创新,拓展两业融合新路径。为做强科技创新链,徐州经开区大力推进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业融入制造业各环节,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省产研院道路所、江苏集芯半导体硅材料研究院、万邦联合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杨山科技创新谷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壮大产业服务链,园区鼓励企业在柔性生产、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支持制造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3家企业获批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集成商,尤其是徐工机械成为全市唯一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全生产链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获全国推广。提升贸易价值链,依托综保区、综试区平台优势,园区积极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支持徐工智联、徐工进出口等50余家企业开展9710、9810业务。
坚持要素聚合,构建两业融合新生态。科学布局高铁商务区以及淮海经济区人力、知识产权等“一区多园”新格局,以服务业产业集群助推制造业“全域提升”。做强特色园区。高铁商务新城高起点规划建设,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创新港加速推进,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金龙湖创新谷、淮海经济区法律服务产业园、淮海国际跨境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投入使用,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汇聚高端人才。创新制定“金龙湖英才计划”,依托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引进领军人才、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技能人才,产业园自运营以来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服务覆盖110万余人次,达成就业人员1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