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服务业上半年稳中有进 解锁5.2%增速背后的活力密码

2025-09-10 来源:新华日报

   盛夏的苏州,金鸡湖畔游人如织,工业园区的写字楼灯火通明,古城区的老字号餐馆座无虚席……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这座城市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

  今年上半年,苏州服务业以稳健之姿交出亮眼答卷:实现增加值7177亿元,同比增长5.2%,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9.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攀升至55.2%。服务业正以“稳定器”“加速器”的双重角色,为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指标向好: 

  从“稳”到“进”的增长曲线 

  翻开苏州服务业的“期中答卷”,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清晰的上升轨迹。7177亿元的服务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拉动GDP增速2.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去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彰显服务业在经济大盘中的核心地位。 

  规上服务业的“加速跑”尤为抢眼。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94.8亿元,同比增长9.5%,这一增速较1—4月、1—3月分别提升0.9和2.9个百分点,呈现出逐月攀升的强劲态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12.5%的增速领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紧随其后增长10.3%,两大行业合计为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贡献6个百分点,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 

  生活性服务业的“烟火气”持续升腾,更添民生温度。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营收增长12.3%,居民出行服务营收劲增31.5%,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2.9个百分点。从平江路的网红茶馆到太湖边的露营基地,从高铁站内的快捷出行到夜间剧场的精彩演出,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让服务业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景气指数的高位运行,印证了经营主体的坚定信心。二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达126.5,连续10个季度稳居“较为景气”区间,较上季度提升2.3个点,实现“三连升”。细分领域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景气指数高达13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达120.5,高技术服务业的“高景气”彰显创新活力。 

  行业发力: 

  多点支撑的“四梁八柱” 

  服务业的稳健增长,离不开重点行业的“硬核支撑”。从金融“活水”到物流动脉,从文旅盛宴到消费热潮,苏州服务业正以“多点开花”的态势,构建起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 

  金融“活水”持续滋养实体经济。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7470.0亿元,同比增长4.7%;贷款余额59932.7亿元,同比增长6.9%,信贷规模的稳步扩张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上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其中境内A股4家,截至6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73家,其中科创板企业57家,数量领跑全国地级市,资本市场的“苏州力量”不断壮大。 

  交通运输业跑出“加速度”,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保驾护航。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39.3%、8.9%和43.6%,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中欧班列的满载出发,是长江港口的货轮穿梭,是城乡物流的高效循环。快递业务量更是突破20.3亿件,同比增长23.1%,158.4亿元的业务收入增长10.3%,快递员的脚步不停,连接起生产与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文旅与消费的“双向奔赴”,点燃城市活力。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1.0%,“苏超”联赛的火热举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升级、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业态创新,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2.2%,从话剧演出到电竞比赛,从非遗体验到文创市集,多元文化消费场景让城市更具吸引力。 

  动能焕新: 

  政策赋能激活发展新活力 

  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源于市场的内生动力,更得益于政策的精准赋能。从顶层设计到载体建设,从企业培育到项目推进,苏州正以系统思维构建服务业发展的“生态雨林”,让新动能加速成长、旧动能焕发新机。 

  新动能的“爆发力”持续释放,为服务业注入“科技基因”。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数字创意、生物产业、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分别增长22.9%、15%和12.8%,科技创新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显著,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0.1%和13.1%,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 

  消费市场的“新蓝海”不断拓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五五购物节”“暑期大放价”等促消费活动精准发力,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35.0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生活消费品销售火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增长1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1%,日用品类更是增长28.0%;绿色智能消费成为新风尚,能效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零售额增长51.5%,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6%,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见效,让消费既“绿色”又“智能”。 

  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为服务业发展铺路架桥。今年上半年,苏州出台服务业“1840”体系相关政策,明确十大重点任务和2027年发展目标。在载体建设上,同济科技广场等30幢综合评价优秀楼宇、新点软件东区大楼等15幢专业特色楼宇、科创大厦等11幢招商运营成绩突出楼宇脱颖而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在企业培育上,36家服务业领军企业的认定,让行业“排头兵”的示范效应充分释放——1—5月,规上营利性服务业百强企业营收占比达48.5%,同比增长18.4%,拉动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长8.4个百分点,贡献度高达79%。 

  重点项目的“压舱石”作用稳固。截至6月底,60个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3.3亿元,投资完成率55.5%;165个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4.2亿元,完成率58.6%,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正转化为服务业增长的坚实底气。 

  从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到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从重点行业的稳健增长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苏州服务业的半年答卷,写满了“稳中有进”的坚定,更彰显了“向新而行”的活力。下半年,苏州服务业必将以更强劲的增长、更优质的供给、更丰富的业态,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分享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