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24-00227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4-06-26
  • 名       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69号建议的答复 主       题:
  • 文       号: 〔2024〕苏发改议字143号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69号建议的答复

2024-07-12 来源:阳光发改

衡帅、赵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电化学储能电站利用率,助力新型能源体系良性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制定储能政策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支持我省新能源消纳、保障供电安全、推动电力绿色转型、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我省新型储能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要求,我省十分重视新型储能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近一年来,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为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支持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建设,加快构建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新能源消纳和绿电应用水平,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江苏省沿海地区新型储能项目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加强各地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布局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并网顶峰工作的通知》等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文件,统筹谋划新型储能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配套制定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布局规划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项目调用次数及运行小时数、充放电价差收益、顶峰费用等关键要素,形成了“总体规划+若干措施+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总体布局,促进了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独立储能项目收益

我省创新建立了充放电价差收益、顶峰费用、共享租赁收益、辅助服务收益的综合收益模式,明确了利用尖峰电价增收资金等进行成本疏导的机制,提高了新型储能项目的收益率,给产业链创造了合理的盈利空间,避免出现其他省份出现的“建而不用”、“低价低质中标”等问题。

充放电价差及利用率方面。在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按照电网调度指令安排调用充放电,原则上全容量充放电调用次数不低于160次或放电时长不低于320小时,不结算充电费用,放电上网电量价格为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0.391元/千瓦时,下同);在非迎峰度夏(冬)期间(2-6月、9-11月),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充放电,原则上采取“低充高放”模式,放电电量上网价格为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充电电量按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的60% 进行结算。

顶峰费用方面。为鼓励新型储能项目加快建设,结合我省近年电网供需平衡需要,与电力调度机构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在2023年至2026年1月的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依据其放电上网电量给予顶峰费用支持,顶峰费用逐年退坡,具体为:2023年至2024年0.5元/千瓦时,2025年至2026年1月0.3元/千瓦时。

共享租赁收益方面。需要配建储能容量的新能源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可在省内租赁或购买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容量的方式落实配建储能要求,相关价格和费用由各投资主体自主协商确定。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容量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统一登记并公开信息,供新能源企业租赁或购买使用,并鼓励签订与新能源项目全寿命周期相匹配的租赁协议或合同。

辅助服务方面。在非迎峰度夏(冬)(2-6月、9-11月)且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期间,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可自愿选择交易品种参与交易,并根据交易成交和实际调用情况获得相应补偿费用。

三、鼓励储能技术创新

我省积极引导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我省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需求,部署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将新型储能纳入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与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十四五”以来,围绕新型储能、氢能领域部署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省拨经费超3亿元。

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围绕电化学储能组建省动力电池、储能材料与器件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建设储能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推动龙头骨干企业整合创新链上下游单位,联合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支持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等4家储能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创新体系。

培育一批产业创新主体。支持蜂巢能源等324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为产业链高速发展培育创新主力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未来技术创新主体,全省新型储能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446家,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构建产业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省人大代表衡帅、赵波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加大新型电化学储能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力度,超前部署未来能源产业,将新型储能作为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重点支持领域,探索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突破制约电化学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组建储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省电化学储能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好新型储能有关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已纳入电力规划的项目投资建设,完善已并网投运新型储能的调用工作,提高新型储能的运行效率,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4年6月26日


分享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