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014001303/2024-00231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发文日期: 2024-06-26
  •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42号提案的答复 主       题:
  • 文       号: 〔2024〕苏发改案字160号 主  题  词:
  • 内容概述:
  •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42号提案的答复

2024-07-12 来源:阳光发改


吴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构建江苏特色能源互联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示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沿海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我委提前研究谋划,依据国家新型电力体系布局规划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等文件,结合我省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特点和实情,印发《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遵循“规划引领、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创新驱动”基本原则,拟在国内率先打造系统规模大、电力元素全、绿电消纳多、支撑产业实的区域级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我省沿海地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绿电就近消纳能力大幅提升、低碳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沿海地区抢占竞争新赛道、打造发展新引擎。到2027年,沿海地区基本实现绿色能源开发体系、智能电网输配体系、绿电就近消纳体系、调节能力提升体系、系统智慧运行体系等“十大体系”的构建。

此外,《实施方案》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和地区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工业园区,积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规划建设,重点在盐城市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黄海新区、盐城经济开发区、南通市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港开发区、连云港市板桥工业园、徐圩新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区等10个园区,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级规划园区绿电接网消纳方案。根据陆上光伏、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分阶段规划绿电就近就地接网方案;根据园区重点外贸企业特别是产品出口欧盟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比例推进绿电就近就地接入园区配电网;根据绿电资源禀赋和电网结构,分场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创新运用,支持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风光功率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综合运用,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促进出口产品碳足迹及区域内碳排放因子有效降低,形成沿海地区绿色低碳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

二、重点突破,推动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支持我省新能源消纳、保障供电安全、推动电力绿色转型、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支持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建设,加快构建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新能源消纳和绿电应用水平,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江苏省沿海地区新型储能项目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加强各地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布局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并网顶峰工作的通知》等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文件,统筹谋划新型储能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配套制定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布局规划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项目调用次数及运行小时数、充放电价差收益、顶峰费用等关键要素,形成了“总体规划+若干措施+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总体布局,促进了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委和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协调梳理了38个重点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自愿承诺确保在2024年7月15日前建成并网,项目容量共计约400万千瓦,这将为我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三、积极探索,谋划源网荷储发展新途径

我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要求,通过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探索电源、电网、负荷和谐发展的新途径。目前,江苏省电力公司已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高效灵活的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依托南京、苏州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按照低碳供能、清洁用能、灵活运行、需求管理、协同调节原则,完善黑启动电源建设,增加储能配置,扩大需求响应规模,打造南京、苏州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在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方面,已计划在盐城、徐州、无锡等地实施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探索园区能源多元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强化电网支撑能力、适度配置储能设施,将进一步提升江苏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四、科技创新,助推优势产业新发展

我省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出台《江苏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以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规模化储能等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支撑我省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二是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布局。截至目前,已有6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承担的“配电网高功率密度柔性互联技术和装备”项目,针对集中式和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交直流混联的超大规模电网潮流波动等问题,重点突破多时态全景电网拓扑自动构建、电网存算一体高性能图计算引擎、超大规模电网拓扑快速分析及认知、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图建模与高效求解等4项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电网实时运行控制水平和电力市场运营效率。三是加大省级科技项目支持。设立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截至目前,已组织实施13个项目,省拨资金1.02亿元。其中,国电南自研发了国内首个50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PS6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龙头和优势企业培育。将新能源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工作,作为增加新能源产品供给、引领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工业低碳转型的“主引擎”。通过采取“企业争创、地方培育、部门支持”工作方式,培育新能源集群的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要求,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举办“中德绿色能源装备及技术展”,推动新能源技术与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搭建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培训、研讨、展览等为媒介,支持企业与境外机构在技术开发、经贸往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三是规范行业理性发展。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指导省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省光伏产业协会、储能协会等社会团体搭建光伏行业交流平台,举办行业交流活动,引导行业有序平稳发展。强化省级部门间协同。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加快我省海上风电/分散式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破解氢能/储能建设应用项目在选址、立项、审批、运营等方面的制度瓶颈。四是加大智改数转力度。鼓励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自动化装备升级,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开展智能制造、5G智慧工厂试点示范。以风电整机远程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风电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风电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打造光伏产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强化典型应用场景培育,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光伏及配套企业的渗透率和覆盖率。

五、规划引领,助力电动汽车接网

近年来,我省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探索充电有关价格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强化全省充电设施规划。会同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印发《江苏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加快构建我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行动方案》,健全完善江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充电保障能力,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明确了统筹推进城乡地区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居住社区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二是加强配套电网支撑能力建设。做好配电网规划与充电设施规划的衔接,加大配套电网建设投入,增加中高压配电网变电布点,优化完善居民小区、城市公共设施等区域低压配电网建设,提升增容改造的主变容量,合理预留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三是研究制定充电桩价格政策。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新增居民住宅小区内设置的向电网企业直接报装的公共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合表用户电价和分时电价。优化充换电设施用电分时电价的时段划分,延长工商业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广泛参与有序充电,提高电力系统利用效率,降低充电成本。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强服务指导,强化工作协同,密切上下联动,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梳理新能源产业链,出台产业链薄弱环节强链补链扶持政策,全力以赴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4年6月26日


分享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